湖北省道路运输客货运站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2章 道路运输站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1-28页 |
| ·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 第11-15页 |
| ·技术与经济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第11-12页 |
|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 第12-14页 |
| ·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 | 第14-15页 |
| ·项目经济评价理论 | 第15-21页 |
|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 第16页 |
| ·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 第16-17页 |
| ·外部效果与无形效果 | 第17-19页 |
| ·转移支付 | 第19-21页 |
| ·影子价格的确定 | 第21-23页 |
| ·影子价格的概念 | 第21页 |
| ·影子价格的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 ·资金的时间价值 | 第23-28页 |
|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 第23-24页 |
| ·资金时间价值的几个计算公式 | 第24-28页 |
| 第3章 道路运输站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 第28-52页 |
| ·站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概述 | 第28-31页 |
| ·项目经济评价的低息及特点 | 第28-29页 |
| ·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 第29页 |
| ·项目经济评价的阶段性 | 第29-30页 |
| ·站场项目评价的依据和年限 | 第30-31页 |
| ·站场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第31-34页 |
| ·客货运站场级别划分 | 第31-33页 |
| ·投资估算 | 第33页 |
| ·资金筹措 | 第33-34页 |
| ·站场项目财务评价 | 第34-44页 |
| ·货运站场财务收入计算 | 第34-36页 |
| ·货运站场费用计算 | 第36-38页 |
| ·客运站场财务收入计算 | 第38-40页 |
| ·客运站场财务费用 | 第40-42页 |
| ·财务评价指标及分析 | 第42-44页 |
| ·站场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 第44-49页 |
| ·国民经济评价的对象 | 第45页 |
| ·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 | 第45-46页 |
| ·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 第46-47页 |
| ·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47-49页 |
| ·项目敏感性分析 | 第49-52页 |
| ·敏感性分析的概念 | 第49页 |
| ·敏感性分析的作用 | 第49页 |
| ·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 第49-50页 |
| ·站场项目敏感性分析 | 第50-52页 |
| 第4章 道路运输站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 第52-58页 |
|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概述 | 第52-53页 |
|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内容 | 第53-55页 |
| ·项目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第55页 |
| ·站场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 第55-58页 |
| 第5章 道路运输站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第58-62页 |
|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 第58页 |
| ·环境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 第58-62页 |
| ·项目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 ·项目噪音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 第6章 综合评价 | 第62-71页 |
| ·概述 | 第62页 |
|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第62-64页 |
| ·记分加权求和法 | 第62-63页 |
| ·模糊数学法 | 第63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63-64页 |
| ·站场项目综合评价 | 第64-70页 |
| ·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 第64-67页 |
| ·指标等级 | 第67页 |
| ·指标等级打分 | 第67-68页 |
| ·指标量分 | 第68-69页 |
| ·综合评价得分 | 第69-70页 |
| ·站场项目综合评价计算机模型 | 第70-71页 |
| 第7章 总结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