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

豫湘两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效应年际动态对比研究(1983-2003)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1 前言第9-20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区域特征概述第11-12页
  1.2.1 河南省地理、气候及种植业概况第11-12页
  1.2.2 湖南省地理、气候及种植业概况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20页
  1.3.1 国外农作物生产研究概况第13页
  1.3.2 我国农作物生产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1.3.3 农业效益理论概述第16-18页
  1.3.4 我国农作物效益研究方法论的演变第18-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2.1 研究对象第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2.1 对比分析法第20页
  2.2.2 相关分析法第20页
  2.2.3 结构分析法第20页
  2.2.4 科技进步率测算法第20-21页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手段第21-22页
 2.4 本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说明第22-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76页
 3.1 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年际动态第24-32页
  3.1.1 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第24-26页
  3.1.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第26-29页
  3.1.3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第29-31页
  3.1.4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第31-32页
 3.2 农作物总产的年际动态第32-40页
  3.2.1 粮食作物总产的年际动态第32-35页
  3.2.2 油料作物总产的年际动态第35-37页
  3.2.3 经济作物总产的年际动态第37-40页
 3.3 农作物生产全成本的年际动态第40-47页
  3.3.1 农作物平均生产全成本的变化第40-42页
  3.3.2 粮食作物生产全成本的变化第42-44页
  3.2.3 油料作物生产全成本的变化状况第44-45页
  3.3.4 经济作物生产全成本的变化状况第45-47页
 3.4 农作物生产纯收益率的年际动态第47-52页
  3.4.1 农作物生产纯收益率的变化第47-48页
  3.4.2 粮食作物生产纯收益率的变化第48-50页
  3.4.3 油料作物生产纯收益率的变化第50-51页
  3.4.4 经济作物生产纯收益率的变化第51-52页
 3.5 每公倾产值和净产值的年际动态第52-59页
  3.5.1 农作物平均每公倾产值和净产值的年际动态第52-54页
  3.5.2 粮食作物每公倾产值和净产值的年际动态第54-56页
  3.5.3 油料作物每公倾产值和净产值的年际动态第56-57页
  3.5.4 经济作物每公倾产值和净产值的年际动态第57-59页
 3.6 日净产值和日纯收益的年际动态第59-64页
  3.6.1 农作物平均日净产值和日纯收益的年际动态第59页
  3.6.2 粮食作物日净产值和日纯收益的年际动态第59-62页
  3.6.3 油料作物每标准劳动日净产值和纯收益的年际动态第62-63页
  3.6.4 经济作物每劳动日净产值和纯收益的年际动态第63-64页
 3.7 农作物单产的年际动态第64-68页
  3.7.1 粮食作物单产的年际动态第64-66页
  3.7.2 油料作物单产的年际动态第66-67页
  3.7.3 经济作物单产的年际动态第67-68页
 3.8 农作物生产效应内部指标间的耦合分析第68-76页
  3.8.1 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间的耦合分析第68-69页
  3.8.2 物质投入—劳动投入—科技投入—产值间的耦合分析第69-73页
  3.8.3 产值—全成本—纯收益率的耦合分析第73-76页
4 讨论第76-92页
 4.1 农作物生产驱动力分析第76-83页
  4.1.1 经济体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第76页
  4.1.2 农业政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第76-78页
  4.1.3 物质投入、劳动投入和科学技术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第78页
  4.1.4 劳动的机会成本对种植业生产效益的影响第78-79页
  4.1.5 资源因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第79-80页
  4.1.6 两省农作物生产效益的主要驱动力比较第80-83页
 4.2 农作物生产发展状况评价第83-85页
  4.2.1 河南省农作物生产发展状况评价第83-84页
  4.2.2 湖南省农作物生产发展状况评价第84-85页
 4.3 农作物生产发展的潜力和方向第85-92页
  4.3.1 转变思想观念 拓宽展作物生产思路第86-87页
  4.3.2 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 提高农作物生产规模和效率第87-88页
  4.3.3 实施支持性农业政策 改善农作物生产环境第88-89页
  4.3.4 调整种植结构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实现农产品优质化第89-90页
  4.3.5 大力开发特色产品 倾力培育竞争优势第90-91页
  4.3.6 全面推进农作物产业化 促进农作物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第91-92页
5 结论第92-93页
6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93-94页
7 参考文献第94-97页
8 致谢第97-98页
9 作者简介第98页
10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院内感染患者致病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主要致病菌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