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概述 | 第10-16页 |
一、权责发生制概述 | 第10-11页 |
(一) 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内涵 | 第10页 |
(二)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 第10-11页 |
二、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 | 第11-16页 |
(一)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 | 第11-13页 |
(二)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 | 第13-16页 |
第二部分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经济动因及成本收益分析 | 第16-20页 |
一、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经济动因 | 第16-17页 |
(一) 各国政府加强支出管理的要求 | 第16页 |
(二) 公共部门管理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 第16-17页 |
(三) 经济的国际化使得在政府预算与会计领域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一种趋势 | 第17页 |
二、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17-20页 |
(一) 收付实现制政府预算与会计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二)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收益与成本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一、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一) 经济学依据 | 第20-21页 |
(二) 管理学依据 | 第21-22页 |
二、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一) 适应预算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22页 |
(二) 准确反映我国政府负债情况,防范财政风险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三) 及时、准确披露政府预算及会计相关信息的必然要求 | 第23页 |
(四) 评估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提高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 第23-25页 |
第四部分 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25-36页 |
一、世界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改革概览 | 第25-29页 |
(一) 世界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二) 各国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的推进方式及实施范围的特点 | 第27-28页 |
(三) 改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国际组织也积极倡导改革的进行 | 第28-29页 |
二、典型国家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实践概况 | 第29-33页 |
(一) 澳大利亚的改革实践 | 第29-30页 |
(二) 新西兰的改革实践 | 第30-32页 |
(三) 加拿大的改革实践 | 第32-33页 |
三、西方国家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6页 |
(一) 实施权责发生制改革要以法律保障作为改革成功的前提 | 第33-34页 |
(二) 广泛的管理培训和政府信息处理方法的改进是改革成功的技术保障 | 第34页 |
(三) 领导层的支持是克服改革中各种困难的关键 | 第34-35页 |
(四)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道路是改革的根本原则 | 第35-36页 |
第五部分 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设想 | 第36-45页 |
一、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应正确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 第36-37页 |
(一)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关系 | 第36页 |
(二) 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国际惯例的关系 | 第36-37页 |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的设想——总体改革步骤构想 | 第37-39页 |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改革设想——具体措施构想 | 第39-45页 |
(一) 条件创造阶段的有关改革措施构想 | 第39-40页 |
(二) 核心改革阶段的有关改革措施构想 | 第40-43页 |
(三) 其他配套改革的有关措施构想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