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种群的适应性研究
| 1 前言 | 第1-15页 |
| ·放牧与草地植被的关系 | 第6-9页 |
| ·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影响 | 第6-8页 |
| ·植物对放牧的响应 | 第8-9页 |
| ·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与植物抗逆性 | 第9-11页 |
| ·渗透调节物质 | 第9-10页 |
| ·保护酶与植物抗逆性 | 第10-11页 |
| ·ISSR 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4页 |
| ·ISSR 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 | 第11-12页 |
| ·ISSR 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 ·大针茅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 ·研究地点概况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 ·形态特征调查 | 第16页 |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16-19页 |
| ·ISSR 分析 | 第19-2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6页 |
|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种群形态结构 | 第21-25页 |
| ·大针茅形态特征变化 | 第21-23页 |
| ·大针茅形态特征变异的大小 | 第23-24页 |
| ·形态特征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种群的生理变化 | 第25-30页 |
| ·保护酶(SOD、POD)活性 | 第25-26页 |
| ·膜脂过氧化作用 | 第26-27页 |
| ·游离脯氨酸含量 | 第27-28页 |
| ·可溶性糖含量 | 第28页 |
| ·淀粉含量 | 第28-30页 |
| ·大针茅生理适应性特征变异的大小 | 第30页 |
|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30-36页 |
| ·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30-31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1-33页 |
| ·遗传结构与基因流 | 第33-34页 |
| ·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度分析 | 第34-36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6-43页 |
| ·讨论 | 第36-41页 |
|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表型性状的变化 | 第36-37页 |
| ·抗逆机制的相互协调作用 | 第37-38页 |
| ·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种群的遗传结构 | 第38-40页 |
| ·ISSR 与RAPD 的比较 | 第40页 |
| ·ISSR 技术优化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 附图 | 第52-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