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PM概念 | 第12页 |
| ·大气颗粒物中PM_(10)与PM_(2.5)的来源和组成 | 第12页 |
| ·大气颗粒物中PM_(10)与PM_(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2-13页 |
| ·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技术现状与前沿 | 第15-22页 |
| ·滤料的品种与制作工艺的发展 | 第15-16页 |
| ·颗粒物过滤机理的发展 | 第16-18页 |
| ·滤料过滤特性(效率和阻力)的测试与表示方法 | 第18-20页 |
| ·钠焰法 | 第18-19页 |
| ·油雾法 | 第19页 |
| ·计数法 | 第19-20页 |
| ·计重法 | 第20页 |
| ·我国有关颗粒物污染物控制规范的发展 | 第20页 |
| ·对国家有关颗粒物污染物控制规范发展的几点看法 | 第20-22页 |
| ·舒适性空调处理的对象正在扩展 | 第20-21页 |
| ·从规范的发展中看出的问题 | 第21页 |
| ·与外国同类标准相比差距较大 | 第21-22页 |
| 第3章 实验装置及原理 | 第22-28页 |
| ·测试方法和原理 | 第22页 |
| ·测试装置 | 第22页 |
| ·主要测试仪器及其性能参数 | 第22-27页 |
| ·TSI8520型DustTrak~(TM) Aerosol Monitor气溶胶(粉尘)监测仪 | 第22-23页 |
| ·数字微压计 | 第23-25页 |
| ·转子流量计 | 第25页 |
| ·TSI8551型Q-Trak~(TM)室内空气品质监测器 | 第25-26页 |
| ·热风速仪 | 第26-27页 |
| ·TG-328A型分析天平 | 第27页 |
| ·测试参数 | 第27-28页 |
| 第4章 上海地区颗粒物浓度的采样与分析 | 第28-32页 |
| ·对颗粒物浓度采样与分析的必要性 | 第28页 |
| ·粒径分布函数的选取和实现 | 第28页 |
| ·上海市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定点采样与分析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5章 过滤材料过滤性能的实验及分析 | 第32-4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粗效滤料的过滤性能试验 | 第32-36页 |
| ·过滤风速的影响 | 第32页 |
| ·克重的影响 | 第32页 |
| ·颗粒尺度的影响 | 第32-35页 |
| ·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中效滤料的过滤性能试验 | 第36-39页 |
| ·过滤风速的影响 | 第36页 |
| ·克重的影响 | 第36页 |
| ·颗粒尺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高效滤料的过滤性能试验 | 第39-43页 |
| ·过滤风速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克重的影响 | 第40-41页 |
| ·颗粒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6章 驻极体滤料的实验研究 | 第44-57页 |
| ·驻极体滤料简介 | 第44-46页 |
| ·纤维带电的起源 | 第44页 |
| ·驻极体的形成和制备 | 第44-45页 |
| ·常用的驻极体材料 | 第45-46页 |
| ·影响驻极体滤料过滤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 ·风速对过滤特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 ·克重对过滤特性的影响 | 第49页 |
| ·颗粒物尺度对过滤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纤维直径对过滤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驻极体滤料对PM_(10)(PM_(2.5)、PM_(1.0))过滤特性小结 | 第51页 |
| ·容尘量的确定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51-52页 |
| ·驻极体滤料衰减性的研究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7章 对建筑室内PM_(10)控制用过滤材料选用的意见 | 第57-59页 |
| ·以对PM_(10)、PM_(2.5)、PM_(1.0)的过滤效率为标准对现有滤料的分级 | 第57页 |
| ·典型场所滤料选用 | 第57-58页 |
| ·驻极体滤料的选用 | 第58-59页 |
| 第8章 驻极体过滤材料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 第59-66页 |
| ·灰色关联简介 | 第59页 |
| ·灰色关联模型 | 第59页 |
| ·关联度选定的分析 | 第59-60页 |
| ·灰色评价步骤 | 第60-62页 |
| ·过滤材料技术经济指标的选定 | 第60页 |
| ·比较方案和参考方案序列的确定原则 | 第60页 |
| ·数据的无量纲化 | 第60页 |
| ·关联系数的说明 | 第60页 |
| ·给各指标赋权值 | 第60-62页 |
| ·对四种规格驻极体滤料进行灰色评价 | 第62-66页 |
| ·确定最优参考序列 | 第62页 |
| ·指标归一化处理 | 第62-63页 |
| ·求关联系数 | 第63-64页 |
| ·赋权值 | 第64-65页 |
| ·求关联度 | 第65页 |
| ·关联度排列及最优化方案 | 第65-66页 |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