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照片目录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动物实验 | 第12-40页 |
预实验 | 第12页 |
正式实验:雌二醇导致经行头痛的实验及经轻胶囊的干预实验 | 第12-40页 |
1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2 实验药物 | 第12-13页 |
3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4 主要测试仪器和设备 | 第14页 |
5 实验方法 | 第14-20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4-15页 |
·动情周期档案的建立 | 第15页 |
·给药剂量与方法 | 第15-16页 |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的采集 | 第16页 |
·血的采集 | 第16-17页 |
·硬脑膜标本的采集 | 第17页 |
·组织标本的采集 | 第17页 |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第17-20页 |
·一般观察 | 第17-18页 |
·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指数的观察 | 第18页 |
·硬脑膜组织形态观察 | 第18页 |
·血浆PGE_2检测 | 第18-19页 |
·大脑皮层PGE_2检测 | 第19页 |
·血浆CGRP检测 | 第19页 |
·免疫组化指标测定 | 第19-20页 |
·血清E_2、P、T、PRL检测 | 第20页 |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20页 |
6 实验结果 | 第20-40页 |
·一般情况 | 第20-22页 |
·实验前后大鼠体重的比较 | 第21页 |
·实验前后大鼠阴道上皮脱落细胞CI的比较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雌二醇导致头痛的模型观察 | 第22-27页 |
·大鼠中枢、外周PGE_2的变化 | 第22-23页 |
·大鼠血浆CGRP的变化 | 第23-24页 |
·大鼠硬脑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 第24-26页 |
·大鼠脑干三叉神经核SP、iNOS、c-fos表达的变化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页 |
·经轻胶囊干预雌激素致头痛机理的观察 | 第27-35页 |
·经轻胶囊对大鼠外周、中枢PGE_2的影响 | 第27-29页 |
·经轻胶囊对大鼠血浆CGRP的影响 | 第29-30页 |
·经轻胶囊对大鼠硬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30-33页 |
·经轻胶囊对大鼠脑干三叉神经核SP、iNOS、c-fos表达的影响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经轻胶囊作用环节的观察 | 第35-40页 |
·经轻胶囊对部分生殖激素及PRL的作用 | 第36-38页 |
·经轻胶囊对前列腺素的作用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58页 |
1 立题依据 | 第40-44页 |
·实验的立题依据 | 第40-41页 |
·中药复方经轻胶囊的立法、处方原则 | 第41-44页 |
2 实验方法的选定及创新性 | 第44-46页 |
·运用外源性雌激素造模的依据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选择的思考 | 第45-46页 |
·观察方法的新意 | 第46页 |
3 所选阳性模型和阳性药物的考虑 | 第46-48页 |
·运用偏头痛经典动物模型硝酸甘油造模作为阳性模型对照的思路 | 第46-47页 |
·阳性药物的选择 | 第47-48页 |
4 观察指标的确立依据 | 第48-51页 |
·前列腺素E_2(PGE_2)的选择 | 第49页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选择 | 第49-50页 |
·P物质(SP)的选择 | 第50页 |
·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选择 | 第50-51页 |
·c-fos的选择 | 第51页 |
·硬脑膜HE染色指标的选择 | 第51页 |
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雌激素模型组实验结果分析及两种造模方式的结果比较 | 第51-53页 |
·中药干预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经轻胶囊干预的可能机制及环节 | 第54-57页 |
6 本实验设计上的遗憾及对后续工作的启迪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照片 | 第64-70页 |
附篇:预实验 | 第70-84页 |
1 雌激素与外周及中枢前列腺素E_2关系的探讨 | 第70-76页 |
2 实验方法及雌激素与头痛关系的探索 | 第76-84页 |
综述一 | 第84-98页 |
综述二 | 第98-104页 |
附表: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04-105页 |
声明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