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GIS的广西高龙—八渡金矿带金矿资源评价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言第9-14页
 1.1 国内外矿产资源评价的发展及现状第9页
 1.2 国内外GIS矿产资源评价的发展及现状第9-10页
 1.3 基于GIS的资源评价内容及流程第10-12页
  1.3.1 应用GIS进行资源评价内容第10-11页
  2.3.2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流程第11-12页
 1.4 研究区概况第12-14页
第二章 右江盆地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第14-23页
 2.1 右江盆地格局第14-15页
 2.2 右江盆地构造演化第15-18页
 2.3 右江盆地演化与金成矿作用第18-23页
  2.3.1 岩相对金成矿的控制第18-19页
  2.3.2 地层层位对金成矿的控制第19页
  2.3.3 断裂构造对金成矿的控制第19-21页
  2.3.4 褶皱构造对金成矿的控制第21页
  2.3.5 不整合面对金成矿的控制第21-23页
第三章 矿带地质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第23-37页
 3.1 矿带地质第23-26页
  3.1.1 矿带地层第23-25页
  3.1.2 矿带构造第25-26页
  3.1.3 矿带岩浆岩第26页
  3.1.4 矿带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第26页
 3.2 典型矿床—高龙金矿地质特征第26-37页
  3.2.1 矿区地层第27-29页
  3.2.2 矿区构造第29-31页
  3.2.3 矿体特征第31-33页
  3.2.4 围岩蚀变第33-34页
  3.2.5 矿石类型与矿石组构第34-35页
  3.2.6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第35-37页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37-53页
 4.1 高龙金矿区岩矿石化学组成第37-38页
 4.2 高龙金矿区岩矿石微量元素组成第38页
 4.3 高龙金矿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第38-44页
 4.4 高龙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第44-48页
  4.4.1 硫同位素组成第44-46页
  4.4.2 铅同位素组成第46-48页
 4.5 高龙金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第48-53页
  4.5.1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第48-52页
  4.5.2 流体包裹体的组成第52-53页
第五章 遥感影像特征第53-75页
 5.1 遥感图像数据统计分析第53-58页
  5.1.1 遥感图像数据统计分析量第53-54页
  5.1.2 遥感图像多波段统计分析第54-55页
  5.1.3 高龙—八渡金矿带数字图像统计特征第55-58页
 5.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58-62页
 5.3 遥感图像线环构造特征第62-65页
  5.3.1 线性构造特征第62-64页
  5.3.2 环形构造特征第64-65页
  5.3.3 线环构造与金矿化的关系第65页
 5.4 遥感影像线性构造统计分析第65-74页
  5.4.1 线性体统计分析基础第65-66页
  5.4.2 线性体统计分析方法第66-68页
  5.4.3 线性统计分析实施第68-74页
 5.5 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基于GIS的金矿资源评价第75-105页
 6.1 GIS资源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数学模型第75-78页
  6.1.1 资源评价的理论第75-76页
  6.1.2 数学模型第76-78页
  6.1.3 资源评价的准则第78页
 6.2 预测单元的划分和地质变量的提取第78-80页
  6.2.1 单元划分第78-79页
  6.2.2 地质变量的提取第79-80页
 6.3 地质与遥感综合信息资源评价第80-95页
  6.3.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的建立第80-81页
  6.3.2 变量的提取第81-90页
  6.3.3 信息量计算及找矿标志排序第90-93页
  6.3.4 预测评价靶区的确定第93-95页
 6.4 资源量估算第95-105页
  6.4.1 资源量估算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第95-98页
  6.4.2 模型单元的选择第98-99页
  6.4.3 资源量估算实施第99-105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附件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对提高Meige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下一篇:风险偏好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