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土地契约制度研究
第一章 导论 | 第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土地契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产权理论 | 第14-16页 |
·产权的含义及特征 | 第14页 |
·产权的功能 | 第14-15页 |
·产权界定的内涵及其效率标准 | 第15-16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6-19页 |
·交易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交易的维度 | 第17-18页 |
·交易费用 | 第18-19页 |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4页 |
·制度的含义及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 | 第19-21页 |
·制度的功能 | 第21-22页 |
·制度变迁的含义 | 第22-23页 |
·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23-24页 |
·契约理论 | 第24-27页 |
·契约的含义 | 第24页 |
·土地契约的概念及其三种基本类型 | 第24-25页 |
·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新疆兵团土地契约形式现状的分析 | 第27-33页 |
·新疆兵团土地契约现状 | 第27-28页 |
·理论框架下的兵团土地契约形式 | 第28-33页 |
·影响土地契约选择的决定因素 | 第28-29页 |
·土地契约选择决定权的分析 | 第29-30页 |
·土地契约选择的分析 | 第30-31页 |
·兵团的土地契约形式的理论界定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的分析 | 第33-59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的主体分析 | 第33-37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中主体的界定 | 第33-34页 |
·政府作为主体的分析 | 第34-35页 |
·兵团管理机构作为主体的分析 | 第35-36页 |
·兵团职工作为主体的分析 | 第36-37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的动因分析 | 第37-40页 |
·诺思的制度变迁模型 | 第37-38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的动因的一般分析 | 第38-40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方式的分析 | 第40-45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诱致性变迁的分析 | 第40-42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强制性变迁的分析 | 第42-43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渐进式与激进式变迁的分析 | 第43-44页 |
·诱致-渐进式变迁与强制-激进式变迁的结合 | 第44-45页 |
·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2页 |
·制度的需求与供给理论框架 | 第45-47页 |
·影响兵团土地契约形式需求与供给的因素分析 | 第47-52页 |
·产权理论对兵团土地契约形式变迁的启示 | 第52-59页 |
·不完全契约和剩余权利 | 第52-53页 |
·剩余索取权的分享 | 第53-56页 |
·所有权与剩余控制权 | 第56-57页 |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理想的兵团土地契约变迁 | 第59-66页 |
·理想的兵团土地契约变迁主体选择 | 第59-60页 |
·兵团职工和政府同时作为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 | 第59页 |
·兵团管理机构作为变迁的次级行动团体 | 第59-60页 |
·理想的兵团土地契约变迁方式选择 | 第60-61页 |
·理想的契约选择 | 第6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