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 ·昆虫感受外界化学信号的机理 | 第12-18页 |
| ·昆虫的信息化合物 | 第12-16页 |
| ·化学感受器 | 第16页 |
| ·信号传导途径 | 第16-18页 |
| ·化学感受中的结合蛋白 | 第18-38页 |
| ·昆虫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 | 第19-30页 |
| ·化学感受蛋白 | 第30-35页 |
| ·昆虫OBP和CSP的进化 | 第35-36页 |
| ·OBPs和CSPs的生理功能 | 第36-37页 |
| ·OBPs或CSPs缺失昆虫的行为 | 第37-3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8-40页 |
| 第二章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中的化学感受蛋白 | 第40-53页 |
| ·CSPs的分离纯化 | 第40-43页 |
| ·RNA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41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41页 |
| ·克隆及测序 | 第41页 |
| ·CSPlm-Ⅱ-10在表达载体中的克隆 | 第41-42页 |
| ·重组蛋白CSPlm-Ⅱ-10的表达 | 第42页 |
| ·分子量特性 | 第42页 |
| ·内源性配基的提取 | 第42页 |
| ·荧光检测 | 第42页 |
| ·结合实验 | 第42-43页 |
| ·配基的合成 | 第43页 |
| ·序列登录号 | 第43页 |
| ·结果 | 第43-45页 |
| ·飞蝗中CSPs序列的克隆 | 第43页 |
| ·飞蝗触角中CSPs分离与鉴定 | 第43-44页 |
| ·飞蝗CSPs蛋白的内源性配基 | 第44页 |
| ·CSP的原核系统表达 | 第44页 |
| ·结合实验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53页 |
| 第三章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中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 | 第53-6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 ·Lmig-OBP1的分离纯化 | 第54页 |
| ·RNA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54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54页 |
| ·克隆及测序 | 第54-55页 |
| ·Lmig-OBP1在表达载体中的克隆 | 第55页 |
| ·重组蛋白Lmig-OBP1-B的表达 | 第55页 |
| ·分子量特性 | 第55页 |
| ·酶消化 | 第55-56页 |
| ·质谱 | 第56页 |
| ·荧光检测 | 第56页 |
| ·结合实验 | 第56页 |
| ·蛋白热稳定性测定 | 第56页 |
| ·分子模型 | 第56-57页 |
| ·结果 | 第57-59页 |
| ·蝗虫OBP1的分离鉴定 | 第57页 |
| ·克隆测序 | 第57页 |
| ·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57-58页 |
| ·重组及天然状态Lmig-OBP1的二硫键 | 第58页 |
| ·荧光结合实验 | 第58-59页 |
| ·分子模型 | 第59页 |
| ·讨论 | 第59-65页 |
| 第四章 蝗虫中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和化学感受蛋白的表达 | 第65-7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5-67页 |
| ·表达载体中蝗虫CSP-Ⅲ的克隆 | 第65-66页 |
| ·重组蛋白CSP-Ⅲ的表达及纯化 | 第66页 |
| ·荧光检测 | 第66页 |
| ·蛋白本身所发荧光特性的测定 | 第66页 |
| ·结合试验研究 | 第66页 |
| ·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 ·抗体制备 | 第67页 |
| ·Western-Blot分析 | 第67页 |
| ·结果 | 第67-68页 |
| ·S.gregaria中CSP-Ⅲ的表达及蝗虫CSPs分类 | 第67页 |
| ·结合实验 | 第67页 |
| ·蛋白的时空表达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73页 |
| 第五章 沙漠蝗化学感受蛋白的结合特性 | 第73-8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4-75页 |
| ·蛋白的合成与纯化 | 第74页 |
| ·配基的合成 | 第74页 |
| ·荧光检测 | 第74页 |
| ·蛋白本身所发荧光特性的测定 | 第74页 |
| ·结合试验研究 | 第74页 |
| ·蛋白热稳定性测定 | 第74-75页 |
| ·数据分析 | 第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作者简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