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0-13页 |
·国内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国外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奶源基地建设的环境分析 | 第13-17页 |
·自然条件 | 第13-14页 |
·乳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政策环境 | 第15页 |
·原奶市场状况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奶源基地建设中现有组织形式分析 | 第17-23页 |
·现有组织形式 | 第17-21页 |
·集体牛场 | 第17-18页 |
·奶牛养殖小区 | 第18-19页 |
·农产奶牛养殖 | 第19-20页 |
·现有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对现有组织形式经营状况的比较及评价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奶源基地建设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23-30页 |
·奶源基地建设组织形式选择的必然性和理论内涵 | 第23-25页 |
·它是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体现出组织创新的理论 | 第23页 |
·它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向集中的规模化养殖转变的必然选择,体现出规模经济的理论 | 第23-24页 |
·它是群体性养殖向专业化养殖转变的必然选择,体现出分工协作的理论 | 第24页 |
·它是追求养殖效益向追求综合效益转变的必然选择,体现出利益驱动的理论 | 第24-25页 |
·奶源基地建设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25-30页 |
·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 第25-26页 |
·奶牛合作社 | 第26-28页 |
·股份合作制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政府、企业、农户在构建奶源基地组织形式中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 第30-33页 |
·政府的职责 | 第30-31页 |
·建立健全研究开发和推广体系 | 第30页 |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 第30页 |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30-31页 |
·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 | 第31页 |
·企业的职责 | 第31-32页 |
·提供全方位服务 | 第31页 |
·吸纳养殖主体入股 | 第31页 |
·建立稳定的购销机制 | 第31-32页 |
·扩宽销售渠道,确保收购加工原奶 | 第32页 |
·农民的职责 | 第32-33页 |
·接受教育,转变观念 | 第32页 |
·接受培训,提高技术 | 第32页 |
·积极配合,组建新的合作组织 | 第32-3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 | 第33-38页 |
·对现有奶源基地组织形式的判断 | 第33-34页 |
·新型的奶源基地建设组织形式的特点和评价 | 第34-35页 |
·不同主体发挥作用不同 | 第35页 |
·新型奶源基地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 第35页 |
·对策建议 | 第35-38页 |
·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 第35-36页 |
·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 第36页 |
·实施科技推动战略 | 第36页 |
·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 第36-37页 |
·建立健全疫病防疫体系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献 | 第40-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