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6-18页 |
1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1.2.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1.2.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1.2.3 漓江流域水资源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2 漓江流域自然概况 | 第30-38页 |
2.1 概述 | 第30-31页 |
2.2 地形、地貌与地质 | 第31-33页 |
2.2.1 地形 | 第31页 |
2.2.2 地貌 | 第31-32页 |
2.2.3 地质 | 第32-33页 |
2.3 气候与水文 | 第33-35页 |
2.3.1 气候 | 第33-34页 |
2.3.2 水文 | 第34-35页 |
2.4 土壤与植被 | 第35-38页 |
2.4.1 土壤与土地利用 | 第35-36页 |
2.4.2 陆生植被 | 第36-38页 |
3 漓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与水环境容量研究 | 第38-76页 |
3.1 漓江流域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3.1.1 自然地理条件与流域水资源关系 | 第38-40页 |
3.1.2流域水资源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3.2 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需求预测 | 第42-50页 |
3.2.1 国民经济用水 | 第42-43页 |
3.2.2 景观生态用水 | 第43-50页 |
3.3 漓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50-53页 |
3.4 漓江流域水环境的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3.5 污染排放现状与预测 | 第54-61页 |
3.5.1 工业污染排放现状与预测 | 第54-55页 |
3.5.2 生活污染排放现状与预测 | 第55-57页 |
3.5.3 农业污染排放现状与预测 | 第57-58页 |
3.5.4 污染物入河总量与特点 | 第58-61页 |
3.6 漓江水环境现状与预测 | 第61-69页 |
3.6.1 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61-63页 |
3.6.2 水质模拟与水质预测 | 第63-69页 |
3.7 漓江水环境容量研究 | 第69-74页 |
3.7.1 水环境容量定义 | 第69-70页 |
3.7.2 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70-73页 |
3.7.3 水环境容量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第73-74页 |
3.8 小结 | 第74-76页 |
4 漓江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与调控措施研究 | 第76-100页 |
4.1 流域水资源系统调控的理论与方法 | 第76-81页 |
4.1.1 概述 | 第76-78页 |
4.1.2 流域水资源系统调控的原则与技术路线 | 第78-79页 |
4.1.3 漓江流域水资源系统调控模式 | 第79-81页 |
4.2 漓江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与调控战略 | 第81-85页 |
4.2.1 漓江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 | 第81-84页 |
4.2.2 漓江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宏观战略 | 第84-85页 |
4.3 漓江流域水资源系统调控的工程技术措施 | 第85-92页 |
4.3.1 漓江流域水源林与退化自然生态修复 | 第86-88页 |
4.3.2 漓江流域补水与防洪水量调节 | 第88-89页 |
4.3.3 漓江饮用水源地调整与引水工程 | 第89-90页 |
4.3.4 漓江水环境改善质量改善与污染削减工程 | 第90-92页 |
4.4 漓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改善措施 | 第92-99页 |
4.4.1 建立一体化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 | 第93-95页 |
4.4.2 增强流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其它管理措施 | 第95-99页 |
4.5 小结 | 第99-100页 |
5 流域水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设计与开发 | 第100-130页 |
5.1 系统开发的原则 | 第100页 |
5.2 系统平台开发 | 第100-120页 |
5.2.1 系统平台开发的总体思路与设计目标 | 第100-103页 |
5.2.2 系统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103-106页 |
5.2.3 内部模块的结构设计 | 第106-109页 |
5.2.4 数据结构设计 | 第109-115页 |
5.2.5 软件平台的界面机制 | 第115-120页 |
5.3 流域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步开发构想 | 第120-129页 |
5.3.1 系统开发的过程 | 第120-122页 |
5.3.2 系统主要功能 | 第122页 |
5.3.3 算例——漓江干流水质模拟 | 第122-129页 |
5.4 小结 | 第129-13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30-13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0页 |
附录A: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40-142页 |
附录B:河道外用水现状与预测成果表 | 第142-148页 |
附录C:漓江桂林水文观测站历年逐月需水量统计表 | 第148-156页 |
附录D:桂林地点国民经济用水地表水水资源收支平衡计算成果表 | 第156-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