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4-19页 |
| 1 动物遗传标记概述 | 第4-14页 |
| 1.1 形态标记 | 第4-5页 |
| 1.2 细胞遗传标记 | 第5页 |
| 1.3 生化遗传标记 | 第5-7页 |
| 1.4 分子遗传标记 | 第7-14页 |
| 2 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 | 第14-19页 |
| 2.1 个体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 第14-16页 |
| 2.2 杂交育种及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 第16-17页 |
| 2.3 基因图谱的研究及QTLS的定位、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17-19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19-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1.3 主要试剂 | 第19-22页 |
| 1.4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 2.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25页 |
| 2.2 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频率 | 第25-29页 |
| 2.3 4个微卫星标记PCR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 第29-30页 |
| 2.4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及群体杂合度 | 第30页 |
| 2.5 三个山羊品种间遗传距离 | 第30-31页 |
| 2.6 波尔山羊与河北奶山羊及太行山羊杂一代生产性能及杂种优势测定 | 第31-33页 |
| 3 讨论 | 第33-41页 |
| 3.1 微卫星多态性与群体遗传变异的关系 | 第33-36页 |
| 3.2 试验过程中影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的因素 | 第36-41页 |
| 4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 英文摘要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