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应用组播技术视频系统在IPv6下的研究与实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P2P网络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 第13-16页 |
·P2P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层组播的提出 | 第13-15页 |
·P2P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IPv6技术与下一代互联网 | 第16-19页 |
·IPv6技术出现背景 | 第16-17页 |
·IPv6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CNGI | 第19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组织结构介绍 | 第20-21页 |
2 P2 P网络技术及其在视频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21-47页 |
·P2P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 第21-27页 |
·Peer-to-Peer的出现和意义 | 第21-24页 |
·P2P网络相关技术 | 第24-27页 |
·P2P网络主要拓扑结构的研究 | 第27-34页 |
·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 | 第27-33页 |
·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的P2P网络 | 第33-34页 |
·集中式P2P网络 | 第34页 |
·P2P技术在视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34-40页 |
·流媒体的数据分发策略 | 第36-38页 |
·数据处理与编码技术 | 第38-39页 |
·媒体数据交换技术 | 第39页 |
·媒体数据缓存技术 | 第39-40页 |
·P2P视频系统流量优化措施 | 第40-47页 |
·P2P网络技术带来的流量问题 | 第40页 |
·主要解决方法 | 第40-41页 |
·视频系统节点间流量优化 | 第41-47页 |
3 IPv6技术和网络应用开发技术研究 | 第47-61页 |
·IPv6寻址结构 | 第47-50页 |
·介绍 | 第47页 |
·IPv6地址 | 第47-49页 |
·具有IPv6功能的节点所要具备的 | 第49-50页 |
·IPv6地址空间管理 | 第50页 |
·IPv6利于视频系统的新特性 | 第50-54页 |
·网络服务质量保证的一般方法 | 第50-52页 |
·IPv6在QoS上的支持和改进 | 第52-53页 |
·流标签字段的使用 | 第53-54页 |
·IPv6开发技术 | 第54-61页 |
·基本结构定义 | 第55-57页 |
·地址和名字转换函数 | 第57-59页 |
·基本的socket选项 | 第59页 |
·高级套接字API | 第59-61页 |
4 系统设计 | 第61-66页 |
·系统开发环境配置 | 第61-62页 |
·用到的开发工具和框架 | 第61页 |
·ACE库介绍及编程环境搭建 | 第61-62页 |
·系统架构 | 第62-66页 |
·整体结构 | 第62-63页 |
·视频服务器 | 第63-64页 |
·Tracker服务器 | 第64-65页 |
·客户端 | 第65-66页 |
5 系统实现 | 第66-86页 |
·视频服务器 | 第66-70页 |
·视频服务器UML类图 | 第66-67页 |
·具体类功能实现简介 | 第67-70页 |
·Tracker服务器 | 第70-72页 |
·Tracker服务器UML类图 | 第70-71页 |
·客户端交互实现 | 第71-72页 |
·视频服务器交互实现 | 第72页 |
·客户端 | 第72-77页 |
·客户端UML类图 | 第73页 |
·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功能代码 | 第73-77页 |
·实现结果与分析 | 第77-86页 |
·系统运行流程及运行截图 | 第77-84页 |
·分析 | 第84-85页 |
·总结 | 第85-86页 |
6 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86-88页 |
·工作总结 | 第86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