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22页 |
一、 关于研究现状和选题的意义 | 第12-14页 |
二、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及阐释 | 第14-20页 |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曲折发展的生成轨迹 | 第22-35页 |
一、 历史源头:早期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党内专门监督制度的实践 | 第22-26页 |
二、 党内专门监督机构与党委会平行设置时期 | 第26-27页 |
三、 在党委会内部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时期 | 第27-33页 |
四、 党内专门监督制度的缺失时期 | 第33页 |
五、 党内专门监督制度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双重领导的纪律检查体制 | 第35-53页 |
一、 双重领导体制的确立 | 第35-37页 |
二、 双重领导体制的实际运作 | 第37-40页 |
三、 双重领导体制下的监督任务和职责 | 第40-41页 |
四、 双重领导体制下的监督手段和方式 | 第41-44页 |
五、 双重领导体制的特色分析 | 第44-49页 |
六、 双重领导体制的利弊分析 | 第49-53页 |
第三章 形成网络的监督组织结构 | 第53-60页 |
一、 地方纪律检查机关的设置 | 第53-55页 |
二、 部门纪律检查机构的设置 | 第55页 |
三、 基层纪律检查机构的设置 | 第55-56页 |
四、 纪律检查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 第56-60页 |
第四章 以查处党内违纪案件为重点的监督过程 | 第60-72页 |
一、 党内违纪案件的查处过程 | 第60-62页 |
二、 党委在党内违纪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作用 | 第62-63页 |
三、 “两规”措施在党内违纪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作用 | 第63-65页 |
四、 纪律检查机关查办案件是非曲直论析 | 第65-72页 |
第五章 党政专门监督机关合署办公的监督主体整合机制 | 第72-85页 |
一、 源流考察与历史沿革 | 第72-78页 |
二、 合署办公的运作及成效 | 第78-81页 |
三、 合署办公的合理性分析与合法性质疑 | 第81-85页 |
第六章 中国特色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的体制分析 | 第85-98页 |
一、 中共主导的人大制度与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 | 第85-87页 |
二、 合作型的政党制度与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 | 第87-89页 |
三、 尚不完善的选举制度与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 | 第89-90页 |
四、 党管干部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与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 | 第90-92页 |
五、 高度融合的党政关系与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 | 第92-95页 |
六、 集中型的党内权力结构与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 | 第95-98页 |
第七章 完善执政党专门监督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98-109页 |
一、 改革和完善执政党专门监督体制 | 第98-101页 |
二、 厘清执政党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 | 第101-103页 |
三、 扩大执政党专门监督机关的权限 | 第103-105页 |
四、 实行党政专门监督机关分署办公 | 第105-109页 |
结论 | 第109-116页 |
一、 中共党内专门监督制度是党内监督体系的最要组成部分 | 第109-111页 |
二、 中共党内专门监督制度是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一大特色 | 第111-112页 |
三、 中共党内专门监督制度是中国现行体制的产物 | 第112-113页 |
四、 中共党内专门监督制度的走向是科学化、民主化与法治化 | 第113-11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后记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