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理论论文

知识网格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知识网格研究现状分析第9-11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现状分析第11-12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2页
 第四节 本文研究概述第12-15页
  一、研究目标第12-13页
  二、研究内容第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主要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知识网格与个性化信息服务概述第15-21页
 第一节 知识网格概述第15-16页
  一、知识网格概念第15页
  二、知识网格特征第15页
  三、知识网格的简单模型第15-16页
 第二节 个性化信息服务概述第16-19页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概念第16-17页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第17-18页
  三、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模式第18-19页
 第三节 知识网格环境下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优势第19-21页
  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优势第19页
  二、语义网和网格技术有机融合的技术优势第19-20页
  三、海量、分布、异构、动态信息环境的适应性优势第20页
  四、质量与时效统筹兼顾的竞争优势第20页
  五、统一透明资源平台的操作优势第20-21页
第三章 知识网格环境下网络文本资源自动分类研究第21-31页
 第一节 知识网格环境下文本资源分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2页
  一、文本资源使用的高效透明第21页
  二、文本资源的动态构建第21-22页
  三、文本资源的元数据建模第22页
  四、文本资源的空间模型第22页
 第二节 知识网格环境下文本资源分类模式第22-26页
  一、语义互联模块第23-24页
  二、元样本集成模块第24-25页
  三、文本动态更新模块第25页
  四、文本分类模块第25-26页
 第三节 基于元样本稀疏表示分类器的文本资源分类第26-30页
  一、现有文本分类技术概述第26-27页
  二、基于元样本的稀疏表示分类方法第27-29页
  三、实验结果第29-30页
  四、实验结论第30页
 第四节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知识网格环境下用户模型研究第31-39页
 第一节 用户模型概述第31-32页
 第二节 知识网格环境下用户模型的架构第32-34页
  一、知识网格环境下研究用户模型的优势第32-33页
  二、用户模型架构的构建第33-34页
 第三节 知识网格环境下用户模型的构建方法第34-37页
  一、用户兴趣抽取方法第34-35页
  二、用户兴趣信息更新第35页
  三、用户行为需求度的度量第35-36页
  四、用户模型的构建方法第36-37页
 第四节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37页
 第五节 小结第37-39页
第五章 知识网格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第39-46页
 第一节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第39-40页
  一、海量、分布、异构、动态信息环境的适应问题第39页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问题第39页
  三、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时效性问题第39-40页
  四、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问题第40页
 第二节 现行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第40页
  一、Web2.0 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第40页
  二、单纯语义 Web 或网格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第40页
 第三节 知识网格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第40-42页
  一、知识网格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概述第41-42页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集成模式第42页
 第四节 个性化信息服务成功模式介绍第42-45页
  一、CNKI 研究型个人数字图书馆介绍第42-43页
  二、CNKI 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介绍第43-44页
  三、CNKI 机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不足与改进第44-45页
 第五节 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46页
 第二节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电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SZY-1型双折射测试仪电路改进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