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钴废料回收钴产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评述 | 第10-26页 | 
|    ·概述 | 第10-13页 | 
|      ·钴、钴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      ·钴生产与消费 | 第11-12页 | 
|      ·钴冶炼技术发展 | 第12-13页 | 
|    ·钴冶炼方法 | 第13-19页 | 
|      ·钴硫精矿的焙烧法提钴工艺 | 第13-14页 | 
|      ·热压酸浸工艺 | 第14-15页 | 
|      ·氨浸工艺 | 第15-16页 | 
|      ·采用生物冶金技术从含钴的硫化矿中提取钴 | 第16页 | 
|      ·从铜镍冶金过程钴渣中提取钴 | 第16-17页 | 
|      ·从含钴废物料回收钴 | 第17-19页 | 
|    ·钴氧化物生产现状 | 第19-22页 | 
|      ·草酸钴分解法 | 第19页 | 
|      ·湿法制备钴氧化物粉末 | 第19-21页 | 
|      ·氧化钴国家标准 | 第21-22页 | 
|    ·钴粉生产现状 | 第22-24页 | 
|      ·氢还原氧化钴法 | 第22页 | 
|      ·氧化金属还原法 | 第22-23页 | 
|      ·热离解法 | 第23页 | 
|      ·氢气液相还原法 | 第23-24页 | 
|      ·多元醇法 | 第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从钴锂膜废料生产钴产品 | 第26-38页 | 
|    ·原料成分、工艺流程与原理 | 第26-29页 | 
|      ·原料成分 | 第26-27页 | 
|      ·从钴锂膜回收钴产品工艺流程 | 第27页 | 
|      ·原理 | 第27-29页 | 
|    ·实验室试验 | 第29-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试验结果 | 第30-34页 | 
|    ·工业生产 | 第34-37页 | 
|      ·生产工艺条件控制 | 第34-35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从硬质合金处理渣中回收氧化钴 | 第38-46页 | 
|    ·原料成分、工艺流程及原理 | 第38-41页 | 
|      ·原料成分 | 第38页 | 
|      ·工艺流程 | 第38-39页 | 
|      ·原理 | 第39-41页 | 
|    ·试验 | 第41-42页 | 
|      ·焙烧 | 第41页 | 
|      ·酸分解 | 第41页 | 
|      ·喷淋除Fe | 第41页 | 
|      ·草酸铵沉钴 | 第41页 | 
|      ·煅烧氧化钴 | 第41-42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42-45页 | 
|      ·焙烧 | 第42-44页 | 
|      ·水浸和盐酸分解 | 第44页 | 
|      ·喷淋除Fe | 第44页 | 
|      ·草酸铵沉钴 | 第44-45页 | 
|      ·煅烧氧化钴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多元醇还原制备硬质合金用球形钴粉 | 第46-58页 | 
|    ·试验原理 | 第46-51页 | 
|      ·液相粒子的成核、生长特性 | 第46-49页 | 
|      ·分散剂作用机理 | 第49-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52-55页 | 
|      ·Co(OH)_2的制备 | 第52页 | 
|      ·NaOH用量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Co(OH)_2加入量对钴粉形貌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添加表面活性剂对钴粉形貌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超细钴粉的表征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