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 第1-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母线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0页 |
·对母线保护的要求 | 第10-11页 |
·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及对母线差动保护的特殊要求 | 第11-12页 |
·电流互感器饱和对母线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12-13页 |
·母线差动保护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电流互感器饱和机理的研究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电流互感器(TA)的饱和过程 | 第15-17页 |
·TA的稳态饱和及误差分析 | 第17页 |
·电流互感器的暂态特性分析 | 第17-22页 |
·一次电流中不包含非周期分量 | 第18-19页 |
·一次电流中包含非周期分量 | 第19-21页 |
·影响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的因素 | 第21-22页 |
·母线区外故障情况下的TA饱和数学模型及其仿真 | 第22-25页 |
·TA基本磁化曲线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TA极限磁滞回环的数学模型 | 第23页 |
·TA饱和特性的数值仿真 | 第23-25页 |
·电流互感器饱和时励磁电流和二次电流的波形特征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抗TA饱和方法的分析与评价 | 第27-33页 |
·引言 | 第27页 |
·TA饱和的同步识别法(时差法) | 第27-28页 |
·TA线性区母线差动保护 | 第28页 |
·基于采样值的母线差动保护 | 第28-29页 |
·磁制动母线差动保护 | 第29页 |
·基于小波原理的TA饱和识别法 | 第29-30页 |
·基于波形对称原理的TA饱和识别法 | 第30-31页 |
·基于谐波制动原理的抗TA饱和方法 | 第31-32页 |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TA饱和识别法 | 第32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电流补偿法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方案的研究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页 |
·母线差动保护的构成 | 第33页 |
·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方案的分析 | 第33-41页 |
·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的起动元件 | 第33-34页 |
·差流起动元件 | 第34页 |
·和电流突变量起动元件 | 第34页 |
·母线电压突变量起动元件 | 第34页 |
·基于电流相量的比率制动特性母线差动保护 | 第34-38页 |
·常规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 | 第34-35页 |
·复式比率制动特性母线差动保护 | 第35-36页 |
·基于电流相量的比率制动特性母线差动原理的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基于故障分量的母线比率差动保护 | 第38-39页 |
·母线差动保护的复合电压闭锁元件 | 第39页 |
·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的辅助判据 | 第39-40页 |
·电流互感器(TA)断线闭锁元件 | 第39页 |
·电压互感器(TV)断线检测 | 第39-40页 |
·母线差动保护对母线运行方式的自适应 | 第40-41页 |
·母线差动保护逻辑框图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具有抗TA饱和性能的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的研究与仿真 | 第43-53页 |
·引言 | 第43页 |
·具有抗TA饱和性能的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方案的设计 | 第43-47页 |
·数字滤波算法的选择 | 第43-45页 |
·TA饱和指示器的设计 | 第45-47页 |
·基于饱和指示器的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方案 | 第47页 |
·具有抗TA饱和性能的母线差动保护方案的仿真 | 第47-48页 |
·Simulink简介 | 第47页 |
·基于Simulink的母线差动保护仿真模型 | 第47-48页 |
·具有抗TA饱和性能的新型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的动作性能 | 第48-52页 |
·区内故障TA未发生饱和 | 第48-49页 |
·区内故障TA发生饱和 | 第49-50页 |
·区外故障TA未发生饱和 | 第50页 |
·区外故障TA发生饱和 | 第50-51页 |
·区外故障TA未发生饱和转区内故障 | 第51-52页 |
·区外故障(TA发生饱和)转区内故障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3-55页 |
致 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