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影响 | 第8-25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高等学校 | 第8-15页 |
一、社会转型与腐败 | 第8-9页 |
二、社会转型与高校腐败 | 第9-14页 |
三、预防和治理高校腐败的价值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高校腐败现象的表现 | 第15-22页 |
一、高校腐败现象的本质—高校公共权力寻租 | 第15-18页 |
二、高校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8-22页 |
第三节 转型期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 | 第22-25页 |
一、高校腐败呈现出职务犯罪的总体特征 | 第22-23页 |
二、高校腐败现象的主要行为特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高等学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历史原因:封建思想和“权力观”文化的遗毒 | 第25-26页 |
一、封建思想的余毒仍广泛存在 | 第25页 |
二、“权力观”历史文化传统的遗毒 | 第25-26页 |
三、法制观念的薄弱 | 第26页 |
第二节 社会原因:社会转型及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影响 | 第26-29页 |
一、转型时期经济基础变革产生的辐射 | 第26-27页 |
二、外部世界的不良示范效应 | 第27-28页 |
三、教育“产业化”观念的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现实原因:造成腐败的制度缺陷和高校自身面临的经济困境 | 第29-34页 |
一、权力监督制度的缺陷 | 第29-30页 |
二、法律法规制度的缺陷 | 第30-31页 |
三、高校自身面临的经济困境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对高等学校腐败现象的法律规制 | 第34-47页 |
第一节 依法治腐—治理高校腐败的理性选择 | 第34-37页 |
一、用法律规制高校公共权力行使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二、治理高校腐败的理性选择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治理高校腐败的宏观法律建议 | 第37-43页 |
一、国家要逐步完善高校廉政立法 | 第37-38页 |
二、高校应进一步重视自身制度建设 | 第38-40页 |
三、监察部门需加强对高校法律监督 | 第40-42页 |
四、执法部门要强化对高校执法力度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反高校腐败关键是预防高校职务犯罪 | 第43-47页 |
一、建立对高校进行社会预防的网络 | 第43-44页 |
二、开展检察院与高校“廉政共建”活动 | 第44页 |
三、对高校工作制度和程序进行审查 | 第44-45页 |
四、检查高校腐败易发部门和环节 | 第45页 |
五、大力加强高校法纪教育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