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 前言 | 第7-9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0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 ·历史研究法 | 第10页 |
| 3 讨论 | 第10-38页 |
| ·课程理念界定 | 第10-14页 |
| ·理念的诠释 | 第10-12页 |
| ·理念与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3页 |
| ·理想与理念 | 第12-13页 |
| ·观念、思想与理念 | 第13页 |
| ·目标与理念 | 第13页 |
| ·课程理念的内涵 | 第13-14页 |
| ·改革开放前体育专业课程的历史及其理念的变化与背景 | 第14-20页 |
| ·军国民体育教育理念与“日式”课程模式 | 第15-16页 |
| ·自然主义体育理念与“美式”课程模式 | 第16-18页 |
| ·凯里舍夫体育教育理念与“苏式”课程模式 | 第18-20页 |
| ·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及其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 | 第20-25页 |
| ·素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 第20-21页 |
| ·教育终身化理念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 第21-22页 |
| ·教育个性化理念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 第22-24页 |
| ·教育国际化理念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 第24-25页 |
|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第25-38页 |
|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 第25-28页 |
|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 第28-30页 |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 | 第30-32页 |
| ·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统一 | 第32-35页 |
| ·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 | 第35-38页 |
| 4 结论 | 第38-39页 |
| 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