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章 背景分析 | 第22-49页 |
第一节 清代湖南政区和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7页 |
第二节 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 | 第27-32页 |
第三节 清代以前湖南的矿业开发 | 第32-38页 |
第四节 清代湖南矿业再度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 | 第38-49页 |
第二章 清代湖南矿业开发的空间分布(1644-1874) | 第49-85页 |
第一节 清代湖南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 第49-53页 |
第二节 铜铅锌锡矿开发的分布与地区差异 | 第53-67页 |
第三节 煤矿、铁矿开发的分布 | 第67-74页 |
第四节 金、银、硫磺、硝土和其它矿产开发的分布 | 第74-81页 |
代小结:全省矿业开发的综合地理格局 | 第81-85页 |
第三章 清代湖南矿业的发展与兴衰(1644-1874) | 第85-125页 |
第一节 铜铅锌锡矿开发的盛衰趋势 | 第85-94页 |
第二节 各时期铜铅锌锡矿的发展与空间分布 | 第94-107页 |
第三节 煤矿、铁矿及其它矿产开发的空间变迁和兴衰 | 第107-115页 |
第四节 影响矿业开发兴衰的因素 | 第115-123页 |
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四章 矿业生产中的经营管理和产销 | 第125-152页 |
第一节 矿业生产中的经营方式 | 第125-130页 |
第二节 矿业生产中的税收与管理 | 第130-140页 |
第三节 铜铅锌锡等矿的产销 | 第140-151页 |
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五章 矿业开发中的冲突与调适 | 第152-175页 |
第一节 坑冶“十害论”与郴州矿业开发 | 第152-160页 |
第二节 耙冲岭事件 | 第160-164页 |
第三节 九嶷山事件 | 第164-170页 |
第四节 问题透视 | 第170-175页 |
第六章 矿业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175-194页 |
第一节 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 第175-181页 |
第二节 对社会安定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 第181-188页 |
第三节 对自然环境和后期开发的影响 | 第188-193页 |
小结 | 第193-194页 |
第七章 近代矿业的出现及其命运(1875-1911) | 第194-215页 |
第一节 近代矿业的出现 | 第194-198页 |
第二节 近代矿业的曲折发展 | 第198-204页 |
第三节 各矿的空间分布与开发特征 | 第204-211页 |
第四节 成就与局限试评 | 第211-215页 |
结语 | 第215-219页 |
附表 1 | 第219-241页 |
附表 2 | 第241-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24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