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2页 |
一、 债权人撤销权的定义、立法目的 | 第12-14页 |
二、 撤销权的性质 | 第14-20页 |
(一) 、请求权说 | 第14-15页 |
1 、请求权说简介 | 第14页 |
2 、请求权说评析 | 第14-15页 |
(二) 、形成权说 | 第15-17页 |
1 、形成权说简介 | 第15-16页 |
2 、形成权说评析 | 第16-17页 |
(三) 、折衷说 | 第17-18页 |
1 、折衷说简介 | 第17页 |
2 、折衷说评析 | 第17-18页 |
(四) 、综合分析 | 第18-20页 |
三、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 第20-22页 |
四、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 第22-32页 |
(一) 、债权债务的合法性 | 第22页 |
(二) 、债权债务的时间性 | 第22-24页 |
(三) 、债务人不当处分债权的行为已成就 | 第24-28页 |
1 、债务人的无偿处分行为的撤销 | 第24-26页 |
2 、债务人的有偿处分行为的撤销 | 第26-28页 |
3 、推定债务人恶意处分行为的撤销 | 第28页 |
(四) 、债务人的行为有害债权 | 第28-29页 |
(五) 、债务人与第三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上有恶意 | 第29-32页 |
1 、债务人的恶意 | 第29-30页 |
2 、受让人的恶意 | 第30页 |
3 、转得人的恶意 | 第30-32页 |
五、 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范围及费用负担 | 第32-35页 |
(一) 、债权人撤销权行使范围的争议 | 第32-33页 |
(二) 、现有法律框架下争议的解决办法 | 第33-34页 |
(三) 、行使撤销权的费用 | 第34-35页 |
六、 债权人撤销权之诉的当事人 | 第35-42页 |
(一) 、各学说的评析 | 第35-39页 |
1 、依形成权说确定撤销之诉的被告 | 第36-37页 |
2 、依折衷说确定撤销之诉的被告 | 第37-39页 |
(二) 、我国法律实务上相关规定的评析 | 第39-42页 |
1 、作广义上的受益人理解 | 第39-40页 |
2 、作狭义上的受益人理解 | 第40-42页 |
七、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效果 | 第42-44页 |
八、 相对人的责权问题 | 第44-48页 |
(一) 、受益人或受让人的责任 | 第44-45页 |
1 、善意取得人的返还责任 | 第44-45页 |
2 、恶意取得人的返还责任 | 第45页 |
(二) 、相对人的权利 | 第45-48页 |
1 、债务人无偿处分财产的,相对人之权利 | 第46页 |
2 、债务人有偿处分财产的,相对人之权利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