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无权处分问题比较法研究 | 第10-18页 |
一、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下的无权处分问题 | 第10-12页 |
二、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 | 第12-15页 |
三、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 | 第15-16页 |
四、 其它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我国无权处分合同的 | 第18-29页 |
一、 我国无权处分的制度背景和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一) 我国无权处分的制度背景 | 第18-19页 |
(二) 、我国无权处分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三) 、我国《合同法》第51条 | 第22-23页 |
二、 我国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 第23-29页 |
(一) 、无效说及其评析 | 第23-25页 |
(二) 、效力未定说及其评析 | 第25-27页 |
(三) 、效力未定,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说及其评析 | 第27-28页 |
(四) 、无权处分合同有效说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之分析 | 第29-41页 |
一、 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的价值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合同自由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 第29-30页 |
(二) 合同正义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 第30-32页 |
(三) 、合同效率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 第32-33页 |
二、 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的逻辑分析 | 第33-37页 |
(一)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合同相对性原则 | 第34-35页 |
(二)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制度 | 第35-37页 |
(三)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给付不能 | 第37页 |
三、 从利益衡量上考察无权处分合同效力 | 第37-40页 |
四、 从实践需要来看,有承认无权处分合同有效之必要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