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论文--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的应用论文

火电机组性能监测与优化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13页
 §1-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背景第6-7页
 §1-2国外发展水平及状况第7-10页
 §1-3国内研究情况第10-11页
 §1-4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火电厂热经济指标及其计算模型第13-25页
 §2-1锅炉的经济特性及其效率计算第13-15页
 §2-2汽轮机热经济指标及其计算模型第15-17页
 §2-3回热系统热及辅助设备经济指标及其计算模型第17-18页
 §2-4单元机组热经济指标及其计算模型第18页
 §2-5汽轮机回热抽汽量的计算第18-19页
 §2-6汽轮机排汽焓的计算第19-20页
 §2-7辅助汽水流量的确定第20-23页
 §2-8实例计算第23-25页
第三章 可控损失的耗差分析及运行优化第25-49页
 §3-1引言第25-26页
 §3-2实时煤耗分析的数学模型第26-28页
  3.2.1 热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第26-27页
  3.2.2 总效率和分效率之间的关系第27-28页
  3.2.3 参数偏差煤耗计算的数学模型第28页
 §3-3热经济指标的相对变化量的计算第28-33页
  3.3.1 主要运行参数偏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第28-29页
  3.3.2 回热系统参数偏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第29-31页
  3.3.3 锅炉参数偏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第31-33页
 §3-4机组参数目标值的确定第33-39页
  3.4.1 计算目的及方法概述第33-35页
  3.4.2 机组变工况计算第35-39页
 §3-5调节级的变工况计算第39-44页
 §3-6加热器的变工况计算第44-46页
  3.6.1 加热器端差标准值的确定第44-45页
  3.6.2 抽汽压损标准值的确定第45-46页
 §3-7辅机耗差分析第46-48页
 §3-8实例计算第48-49页
第四章 机组的运行方式及冷端系统运行优化第49-68页
 §4-1机组运行方式的选择第49-54页
 §4-2给水泵的运行调整第54-56页
  4.2.1 给水泵调速范围的确定第54-55页
  4.2.2 泵调速运行后工况点的确定第55页
  4.2.3 锅炉的运行状态第55-56页
 §4-3冷端系统的优化第56-65页
  4.3.1 冷端系统运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第56-57页
  4.3.2 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第57-65页
   4.3.2.1 影响凝汽器压力的主要因素第57-59页
   4.3.2.2 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第59-65页
 §4-4循环水泵运行方式的优化第65-68页
第五章 基于Web方式的火电机组运行优化软件的实现第68-7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替沙星药效学及其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
下一篇: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