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 蓖麻饼中的有毒成分及其毒性 | 第10-12页 |
·蓖麻碱 | 第10-11页 |
·变应原 | 第11页 |
·蓖麻毒蛋白 | 第11-12页 |
·血球凝集素 | 第12页 |
2 蓖麻饼的脱毒方法与脱毒效果 | 第12-16页 |
·化学法 | 第12-13页 |
·物理法 | 第13-15页 |
·生物学方法 | 第15页 |
·联合法 | 第15-16页 |
3 脱毒蓖麻饼的动物饲喂试验 | 第16-18页 |
·小白鼠(或大白鼠)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16页 |
·家禽的饲喂试验 | 第16-17页 |
·猪的饲喂试验 | 第17页 |
·反刍动物的饲喂试验 | 第17-18页 |
·鱼类的饲喂试验 | 第18页 |
4 结语 | 第18-19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目的 | 第19页 |
·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蓖麻碱和变应原的分离提纯鉴定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 第21-32页 |
1 试验目的 | 第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蓖麻碱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页 |
·蓖麻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2-23页 |
·变应原的分离提纯和纯度检测 | 第23-24页 |
·变应原含量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5-31页 |
·蓖麻碱的结构鉴定 | 第25-28页 |
·薄层层析结果 | 第25页 |
·熔点测定结果 | 第2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光谱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蓖麻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28-30页 |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28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8-29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9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9-30页 |
·变应原纯度 | 第30-31页 |
·蓖麻饼中变应原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其初步鉴定 | 第32-41页 |
1 试验目的 | 第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 | 第33-35页 |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 | 第35-36页 |
·真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36页 |
·酵母生长曲线测定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40页 |
·乳酸菌分离纯化和属的初步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检出结果 | 第36页 |
·乳酸菌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性 | 第36-37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7页 |
·生长曲线 | 第37页 |
·放线菌分离纯化和属的初步鉴定结果 | 第37-39页 |
·检出结果 | 第37-38页 |
·放线菌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38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8页 |
·生长曲线 | 第38-39页 |
·真菌生长曲线 | 第39页 |
·酵母生长曲线 | 第39-40页 |
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蓖麻饼微生物发酵脱毒及蓖麻碱降解途径研究 | 第41-62页 |
1 试验目的 | 第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50页 |
·曲种制备 | 第41-42页 |
·微生物固体发酵蓖麻饼脱毒试验 | 第42页 |
·蓖麻饼发酵脱毒前后蓖麻碱和变应原含量的检测 | 第42页 |
·样品常规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42页 |
·微生物发酵培养物中水解酶酶活测定 | 第42-49页 |
·蓖麻碱降解途径试验 | 第49-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61页 |
·制曲时间选择试验结果 | 第50-53页 |
·蓖麻饼脱毒前后蓖麻碱和变应原含量的变化 | 第53-57页 |
·蓖麻饼脱毒前后常规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微生物发酵培养物中水解酶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58-59页 |
·溶液中蓖麻碱及其降解产物检测结果 | 第59-61页 |
·薄层层析检测结果 | 第5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蓖麻碱及其降解产物结果 | 第60-61页 |
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脱毒蓖麻饼饲喂绵羊试验及其对绵羊机体的影响 | 第62-78页 |
1 试验目的 | 第6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试验地点 | 第62-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6页 |
·饲养试验 | 第63-64页 |
·消化试验 | 第64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试验 | 第64-66页 |
·病理学检验和组织器官中毒素残留量检测试验 | 第66页 |
·血清成分测定 | 第66页 |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6-77页 |
·饲养试验结果 | 第66-67页 |
·脱毒蓖麻饼适口性及其对绵羊健康状况的影响 | 第66-67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体重的影响 | 第67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日粮消化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pH值的影响 | 第68-69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NH_3-N浓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 第70-74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乙酸(Acetic acid)浓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丙酸(Propionic acid)浓度的影响 | 第72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丁酸(Butylric acid)浓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VFA中乙酸/丙酸比(C_2/C_3)的影响 | 第73-74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中原虫密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病理学检验和毒素残留量检测结果 | 第75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血清成分的影响 | 第75-77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血清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饲喂脱毒蓖麻饼对绵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酶活的影响 | 第76-77页 |
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未脱毒蓖麻饼饲喂绵羊的毒性试验 | 第78-90页 |
1 试验目的 | 第7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8-81页 |
·试验材料 | 第78页 |
·试验地点 | 第78页 |
·试验方法 | 第78-80页 |
·饲养试验 | 第78-79页 |
·消化试验 | 第79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试验 | 第79-80页 |
·病理学检验和组织器官中毒素残留量检测试验 | 第80页 |
·血清成分测定 | 第80页 |
·数据处理 | 第80-81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1-89页 |
·饲养试验结果 | 第81页 |
·未脱毒蓖麻饼适口性及其对绵羊健康状况的影响 | 第81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体重的影响 | 第81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日粮消化率的影响 | 第81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pH值的影响 | 第81-82页 |
·饲喂末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NH_3-N浓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 第83-87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乙酸(Acetic acid)浓度的影响 | 第84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丙酸(Propionic acid)浓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丁酸(Butylric acid)浓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VFA中乙酸/丙酸比(C_2/C_3)的影响 | 第86-87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瘤胃液中原虫密度的影响 | 第87页 |
·病理学检验和毒素残留量检测结果 | 第87-88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血清成分的影响 | 第88-89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血清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8页 |
·饲喂未脱毒蓖麻饼对绵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丙氨酶酶活的影响 | 第88-89页 |
4 小结 | 第89-90页 |
总体讨论 | 第90-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附录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