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表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热激胁迫及其信号转导 | 第13-33页 |
1 热激反应概述 | 第13页 |
2 热激蛋白的种类 | 第13-15页 |
3 热激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15-17页 |
·保护性作用 | 第15页 |
·热激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及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热激蛋白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4 热激基因的表达 | 第17-27页 |
·热激基因启动子 | 第18-19页 |
·热激转录因子 | 第19-23页 |
·热激转录因子的类型 | 第19-20页 |
·热激因子的结构域 | 第20-23页 |
·热激基因的表达 | 第23-27页 |
5 热激反应信号转导 | 第27-31页 |
·Ca~(2+)和CaM | 第27-30页 |
·热激时胞内Ca~(2+)、CaM浓度及CaM基因表达的变化 | 第27-28页 |
·Ca~(2+)及CaM对热激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8-29页 |
·CaM与HSP结合 | 第29页 |
·Ca~(2+)和CaM在植物耐热性获得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 第30页 |
·其它 | 第30-31页 |
6 展望 | 第31-33页 |
前言 | 第33-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45页 |
1 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45页 |
·植物材料的培养 | 第34-35页 |
·凝胶阻滞及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34-35页 |
·玉米细胞质HSP70的纯化 | 第35页 |
·玉米HSFa片段的克隆 | 第35页 |
·热激元件(HSE)及突变的热激元件(HSEm)的合成及标记 | 第35页 |
·全细胞提取液的制备 | 第35-36页 |
·热激处理 | 第36页 |
·凝胶阻滞分析 | 第36页 |
·质粒的提取(碱裂解法) | 第36-37页 |
·DNA琼脂糖电泳 | 第3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37页 |
·低融点琼脂糖法回收DNA | 第37-38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8页 |
·RNA电泳 | 第38-39页 |
·RNA浓度及纯度的鉴定 | 第39页 |
·PCR法扩增hsp70基因 | 第39页 |
·RT-PCR法扩增玉米zmhsfa基因DNA结合域的cDNA片段 | 第39-40页 |
·工程菌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40-41页 |
·细胞质的分离 | 第41页 |
·天然HSP70的分离纯化 | 第41-42页 |
·抗原HSP70的分离纯化 | 第42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42-43页 |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 第43页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第43页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43-44页 |
·免疫共沉淀 | 第44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79页 |
1 Ca~(2+)和CaM影响HSF的DNA结合活性 | 第45-54页 |
·热激诱导的HSF的活化 | 第45页 |
·热激诱导的HSF活化的时间动力学 | 第45-46页 |
·HSF与HSE结合的专一性试验 | 第46-48页 |
·Ca~(2+)对HSF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CaM对HSF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 第49-54页 |
·热激时CaM拮抗剂W7和CPZ对HSF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热激时CaM抗血清及回加CaM对HSF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热激时CaM对HSF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非热激条件下外源CaM对HSF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2 HSP70和HSF的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54-73页 |
·HSP70的分离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54-66页 |
·番茄hsp70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4-62页 |
·生化法分离纯化天然玉米细胞质HSP70 | 第62-63页 |
·生化法分离纯化抗原玉米胞质HSP70 | 第63-64页 |
·HSP70抗体的检测 | 第64-66页 |
·HSFa片段的分离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66-73页 |
·HSFa片段cDNA克隆及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6-70页 |
·HSFa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分离纯化 | 第70-71页 |
·HSFa片段的DNA结合能力的检测 | 第71-72页 |
·HSF抗血清的检测 | 第72-73页 |
3 HSF、HSP70和CaM间的相互作用 | 第73-79页 |
·HSP70与HSF间的相互作用 | 第73-76页 |
·HSF抗血清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73-74页 |
·HSP70抗血清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74-75页 |
·HSP70对HSF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CaM与HSP70间的相互作用 | 第76-79页 |
·CaM抗血清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77页 |
·HSP70抗血清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77-79页 |
讨论 | 第79-85页 |
1 Ca~(2+)及CaM影响热激基因的转录及HSPs的合成 | 第79页 |
2 Ca~(2+)及CaM影响HSF的DNA结合活性 | 第79-82页 |
3 CaM调节HSF活性机制的初步探讨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