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维滩村管窥多民族村落经济民俗的互补特征及其变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三、 调查地点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本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五、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一章 阿维滩村经济民俗类型与形态 | 第20-39页 |
一、 阿维滩村落原生经济民俗 | 第20-32页 |
(一) 游牧经济民俗阶段 | 第20-27页 |
(二) 混合经济阶段 | 第27-32页 |
二、 阿维滩村经济民俗现有类型 | 第32-39页 |
(一) 种植经济民俗 | 第32-35页 |
(二) 养殖经济民俗 | 第35-37页 |
(三) 商业、手工业经济民俗 | 第37页 |
(四) 运输、旅游业经济民俗 | 第37-39页 |
第二章 阿维滩村经济民俗的互补特征及内在关系 | 第39-64页 |
一、 经济民俗的互补特点 | 第39-43页 |
(一) 非线性 | 第39-41页 |
(二) 多样性 | 第41页 |
(三) 地域性 | 第41-42页 |
(四) 任意性 | 第42-43页 |
二、 经济民俗互补中形成的内在关系 | 第43-55页 |
(一) 经济民俗类型的互补关系 | 第43-45页 |
(二) 经济交往中的互助关系 | 第45-51页 |
(三) 消费中的自助与他助关系 | 第51-55页 |
三、 经济民俗互补中体现的深层关系 | 第55-64页 |
(一) 经济民俗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 第56-59页 |
(二) 经济民俗与社会文化的协调 | 第59-61页 |
(三) 经济民俗与社会关系的统一 | 第61-64页 |
第三章 阿维滩村经济民俗的适应与再生 | 第64-69页 |
一、 经济民俗的适应性 | 第64-65页 |
(一) 地缘因素的客观要求 | 第64页 |
(二) 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 | 第64-65页 |
(三) 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 | 第65页 |
二、 经济民俗的再生性 | 第65-69页 |
(一) 传统生产民俗的优化 | 第65-66页 |
(二) 新型消费民俗的出现 | 第66-67页 |
(三) 交易民俗的转变 | 第67页 |
(四) 分工方式的重构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一、 经济互补的革新与调适 | 第69页 |
二、 经济民俗变迁的目的与趋势分析 | 第69-71页 |
注释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