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业化的区域差异分析与协调推进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2-6页 |
第一章 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及一般规律 | 第6-15页 |
第一节 工业与工业化 | 第6-10页 |
一、工业的定义 | 第6-8页 |
二、工业化的内涵 | 第8-10页 |
第二节 工业化的特征及其一般规律 | 第10-15页 |
一、工业化的特征 | 第10-12页 |
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江苏工业化的区域差异表现 | 第15-28页 |
第一节 江苏三大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 第15-22页 |
一、对江苏三大区域的简要说明 | 第15-16页 |
二、三大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 第16-22页 |
第二节 江苏三大区域工业内部结构比较 | 第22-26页 |
一、工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 | 第22-23页 |
二、三大区域工业结构系数比较 | 第23-25页 |
三、三大区域主导产业比较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江苏三大区域工业发展阶段比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江苏工业化区域差异的成因及消极影响 | 第28-44页 |
第一节 投入要素分析 | 第28-35页 |
一、生产函数选择及处理 | 第28-30页 |
二、指标选取与原始数据整理 | 第30-31页 |
三、数据分析及统计意义检验 | 第31-34页 |
四、几点结论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2页 |
一、区位条件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历史基础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对外开放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 第37-39页 |
四、制度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 第39-41页 |
五、区域工业发展中的“累积性因果循环”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工业化区域差异产生的消极影响 | 第42-44页 |
一、工业化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 第42-43页 |
二、三大区域经济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 第43页 |
三、三大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将扩大 | 第43页 |
四、从根本上影响“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江苏工业化的区域协调推进 | 第44-67页 |
第一节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工业 | 第44-47页 |
一、比较优势与特色工业的关系 | 第44-45页 |
二、江苏三大区域各自的比较优势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反思“梯度推移”理论,实施区域辐射战略 | 第47-50页 |
一、两种思路的简介及比较 | 第47-48页 |
二、江苏要大力实施辐射战略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加快沿江开发开放,鼓励双向跨江联动 | 第50-53页 |
一、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意义 | 第50-51页 |
二、沿江开发开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 第51-53页 |
第四节 摒弃传统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53-57页 |
一、新型道路是对传统道路的超越 | 第53-54页 |
二、江苏必须摒弃传统工业化道路 | 第54-55页 |
三、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55-57页 |
第五节 推行多元引资战略,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 第57-61页 |
一、改善投资环境增加资本投入 | 第57-59页 |
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第59-61页 |
第六节 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强化宏观调控职能 | 第61-67页 |
一、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创新 | 第61-63页 |
二、彻底解除“精神模式”制约 | 第63-64页 |
三、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 第64-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