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中I帧图像压缩算法和实用程序的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课题的产生及意义 | 第7-8页 |
·本人工作 | 第8-9页 |
第2章 视频会议电视系统 | 第9-14页 |
·概述 | 第9-10页 |
·视频会议电视的发展 | 第10-11页 |
·视频会议电视相关技术和标准 | 第11-14页 |
·相关技术 | 第11-12页 |
·相关标准 | 第12-14页 |
第3章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 第14-25页 |
·图像压缩的必要性 | 第14页 |
·图像压缩原理 | 第14-15页 |
·图像压缩的信息论基础 | 第15-18页 |
·信息量和熵 | 第16页 |
·互信息量和条件熵 | 第16-17页 |
·香农的无失真编码定理 | 第17-18页 |
·最佳变长编码定理 | 第18页 |
·率失真函数 | 第18页 |
·图像压缩方法 | 第18-25页 |
·无失真图像压缩编码 | 第19-20页 |
·有失真图像压缩编码 | 第20-25页 |
第4章 H.263图像压缩标准 | 第25-37页 |
·常用视频会议电视图像压缩标准 | 第25-26页 |
·H.261标准 | 第25页 |
·H.26L标准 | 第25-26页 |
·H.263标准 | 第26-28页 |
·H.263图像压缩预处理 | 第28-29页 |
·色度空间转换 | 第28页 |
·图像格式 | 第28-29页 |
·四种可选改进方案 | 第29-31页 |
·不加限制的运动矢量(UM0) | 第29页 |
·先进预测模式(AD0) | 第29-30页 |
·PB帧 | 第30-31页 |
·算术编码(SAC) | 第31页 |
·H.263图像码流结构 | 第31-37页 |
·图像层(Picture Layer) | 第31-33页 |
·块组层(GOB Layer) | 第33-34页 |
·宏块层(MB Layer) | 第34-36页 |
·块层(Block Layer) | 第36-37页 |
第5章 Ⅰ帧图像压缩编解码的实现 | 第37-52页 |
·基于二维DCT谱分布分析的压缩编码原理 | 第37-38页 |
·主要步骤 | 第38-46页 |
·图像分块 | 第38-39页 |
·DCT变换 | 第39-40页 |
·量化 | 第40-42页 |
·模板设计 | 第42-45页 |
·Huffman编码 | 第45-46页 |
·编码模块的实现 | 第46-50页 |
·编码模块 | 第46-48页 |
·RGB格式到YUV格式的转换 | 第48-50页 |
·解码模块的实现 | 第50-52页 |
第6章 结果分析与展望 | 第52-58页 |
·结果 | 第52-56页 |
·结果分析及展望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