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型批评:一种文化的批评与心理分析的批评 | 第1-7页 |
一、 原型与原型批评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内涵 | 第5页 |
二、 原型批评与曹禺戏剧研究 | 第5-7页 |
第二章 狄奥尼索斯:原欲人性的张扬者与非理性的张扬者 | 第7-17页 |
一、 狄奥尼索斯的神话故事及其原型内涵 | 第7页 |
二、 尼采的酒神精神及其与文学的血肉关系 | 第7页 |
三、 酒神的伴侣们:曹禺戏剧中具有酒神原型内涵的人物形象 | 第7-17页 |
1 原欲人性:推动剧中人物戏剧动作加速的原动力 | 第8-13页 |
(1) 蘩漪与周萍:酒神精神的涨与隐,标志着原欲人性的强与弱 | 第9-10页 |
(2) 金子与仇虎:酒神精神的纯与杂,决定了人性追求的成与败 | 第10-13页 |
2 叛逆与非理性:酒神精神最优秀层面的表现 | 第13-17页 |
(1) 在对压制者的反抗中表现出酒神精神冲决理性樊篱的昂扬斗志 | 第13-14页 |
(2) 通过采取最极端的手段追求原欲人性的满足和自由生活的实现 | 第14-17页 |
第三章 阿波罗:梦幻世界的昭示者与理想世界的拯救者 | 第17-27页 |
一、 梦神原型的内涵及其文学意义 | 第17页 |
二、 梦幻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做梦人 | 第17-27页 |
1 由毁灭到新生:内在的梦与外在的梦(鲁侍萍、陈白露、花金子) | 第17-22页 |
(1) 鲁侍萍与陈白露:过去的梦与现在的梦 | 第17页 |
(2) 花金子:未来的梦 | 第17-22页 |
2 由梦幻到理想:虚幻的梦与现实的梦(周冲、瑞贞、愫方) | 第22-27页 |
(1) 周冲:爱情的梦、家庭的梦与社会理想的梦 | 第22页 |
(2) 瑞贞与愫方:一对互相映衬、由分而合的梦 | 第22-27页 |
第四章 酒神情结与梦神情结:曹禺戏剧创作由非理性向准理性转变的内驱力。 | 第27-34页 |
一、 曹禺的酒神情结与梦神情结 | 第27-32页 |
1 情结表现 | 第27页 |
2 情结成因 | 第27-32页 |
(1) 童年生活的苦闷 | 第27-29页 |
(2) 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 第29-32页 |
① 基督教影响 | 第29页 |
② 古希腊文化影响 | 第29-30页 |
③ 近代西方戏剧影响 | 第30页 |
④ 西方生命哲学影响 | 第30-31页 |
⑤ 儒道文化影响 | 第31-32页 |
⑥ 中国古典戏曲影响 | 第32页 |
二、 酒神精神与梦神精神在曹禺戏剧创作历程中的融合、消长、变化。 | 第32页 |
三、 建国后创作滑坡的内在精神动因 | 第32-34页 |
结语 曹禺戏剧原型研究:昨天、今天和明天 | 第34-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