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6-10页 |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 | 第6-7页 |
| ·国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国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2 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0-15页 |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 ·系统论 | 第11-12页 |
| ·生态承载力理论 | 第12-13页 |
| ·外在性理论 | 第13-14页 |
| ·自然资源价值论 | 第14-15页 |
| 3 太谷县的概况 | 第15-20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5-16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6-17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17-20页 |
| ·土地利用结构 | 第17页 |
| ·土地利用程度 | 第17-19页 |
|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 4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第20-26页 |
| ·评价目标 | 第21页 |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2-26页 |
| ·指标及指标体系涵义 | 第22页 |
| ·指标设置的原则 | 第22-23页 |
| ·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23-26页 |
| 5 太谷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第26-34页 |
| ·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第26-31页 |
|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 ·太谷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8-31页 |
| ·各层指标功效函数值的确定 | 第31-34页 |
| 6 利用模型对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估 | 第34-45页 |
| ·多目标突变决策模型 | 第34-40页 |
| ·多目标突变决策模型的原理 | 第34-35页 |
| ·多目标突变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35-36页 |
| ·多目标突变模型决策原则 | 第36-37页 |
| ·多目标突变决策级数计算 | 第37-40页 |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40-41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 ·两种评价方法比较 | 第41页 |
| ·生产性评价 | 第41-42页 |
| ·资源环境评价 | 第42-43页 |
| ·经济可行性评价 | 第43页 |
| ·社会可接受性评价 | 第43-44页 |
| ·综合评价 | 第44-45页 |
| 7 太谷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 第45-47页 |
| 8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ABSTRACT | 第52-53页 |
| 附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