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27页 |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其污染现状 | 第11-13页 |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 第11-12页 |
| ·VOCs的危害 | 第12-13页 |
| ·VOCs的来源 | 第13页 |
| ·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方法 | 第13-21页 |
| ·生物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原理 | 第15页 |
|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工艺 | 第15-20页 |
| ·生物法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试验研究方案的确定 | 第21-27页 |
| ·生物法去除VOCs的工艺选择 | 第21-22页 |
| ·目标污染物的选择 | 第22-23页 |
| ·生物法净化VOCs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2 混合菌生物滴滤塔净化含苯废气的试验研究 | 第27-42页 |
| ·生物滴滤塔净化VOCs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27-30页 |
|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 ·体积负荷与体积去除负荷的关系 | 第31-32页 |
| ·去除效率与气体入口浓度的关系 | 第32-34页 |
| ·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气相中苯的浓度沿塔高的分布 | 第34-39页 |
| ·填料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填料层的压降分析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3 混合菌群生物滴滤塔净化二甲苯废气的试验研究 | 第42-54页 |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42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 ·体积负荷与体积去除负荷的关系 | 第42-44页 |
| ·净化效率与气体入口浓度的关系 | 第44页 |
| ·停留时间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气相中二甲苯浓度沿塔高的分布 | 第45-50页 |
| ·气相中CO_2浓度沿塔高的分布 | 第50-51页 |
| ·填料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喷淋液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4 优势菌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二甲苯废气的试验研究 | 第54-78页 |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54-57页 |
| ·优势菌种的筛选 | 第54-55页 |
| ·优势菌种的鉴定 | 第55-56页 |
| ·试验装置 | 第56-57页 |
| ·滤塔挂膜 | 第57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76页 |
| ·喷淋液流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7-61页 |
| ·体积负荷与体积去除负荷的关系 | 第61-63页 |
| ·气体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63页 |
| ·氮源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63-68页 |
| ·降解过程中CO_2的生成 | 第68-71页 |
| ·滤塔的压降分析 | 第71-74页 |
| ·滤塔各单元填料层生物膜干重的测定 | 第74-76页 |
| ·两种填料的比较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5 生物滴滤塔净化VOCs废气的动力学探讨 | 第78-100页 |
| ·滴滤塔中气液两相的流动特性 | 第78-79页 |
| ·气相的流体力学性质 | 第78-79页 |
| ·液相的流体力学性质 | 第79页 |
| ·生物膜的特性 | 第79-81页 |
| ·生物膜的厚度 | 第79-80页 |
| ·生物膜内污染物的传递 | 第80-81页 |
| ·生物滴滤塔净化VOCs的动力学模型 | 第81-86页 |
| ·生物滴滤塔净化VOCs废气的一般过程 | 第82页 |
| ·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82-85页 |
| ·方程组的求解 | 第85-86页 |
| ·试验结果的验证 | 第86-99页 |
| ·优势菌种生物滴滤塔净化二甲苯废气试验结果的验证 | 第86-95页 |
| ·混合菌群生物滴滤塔净化二甲苯废气试验结果的验证 | 第95-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6 固定化颗粒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二甲苯废气的试验研究 | 第100-107页 |
| ·试验装置和方法 | 第100-102页 |
| ·固定化生物颗粒的制备 | 第100-101页 |
| ·试验装置 | 第101-102页 |
| ·试验结果 | 第102-106页 |
| ·包埋生物量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104页 |
| ·活化对滤塔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钙化时间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固定化生物颗粒滴滤塔与传统滴滤塔的比较 | 第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7 结论 | 第107-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 发表文章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