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新型农民培养经验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型农民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新型农民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农民的概念 | 第15页 |
·农民素质的概念 | 第15-16页 |
·新型农民及其素质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经济教育理论 | 第17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17-18页 |
·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农村劳动者素质论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农民培养历史回顾 | 第20-27页 |
·我国在农民培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 第20-25页 |
·近代农民培养和取得的成绩 | 第20-21页 |
·建国初期的农民培养和取得的成绩 | 第21-22页 |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培养和取得的成绩 | 第22-25页 |
·我国在农民教育培养方面的经验 | 第25页 |
·根据农民自身的特点和性格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 第25页 |
·政府与农民相结合培训 | 第25页 |
·科学指导和因地制宜组织培训 | 第25页 |
·加强立法为农民培养提供保障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我国农民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我国农民素质基本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文化素质方面 | 第27页 |
·科技素质方面 | 第27-28页 |
·经营管理素质方面 | 第28页 |
·我国农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农民培养立法方面存在不足 | 第28页 |
·农民教育的功能上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农民培训方式上存在问题 | 第29页 |
·农民培训机制上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我国农民培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1页 |
·政府部门的政策不平衡 | 第30页 |
·农村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 | 第30页 |
·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匮乏 | 第30-31页 |
·农民培训管理制度的缺失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新型农民培养案例分析 | 第32-38页 |
·案例简介 | 第32页 |
·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成才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成才规律 | 第34-35页 |
·农村实用人才成才的时间规律 | 第34页 |
·个人素质是决定因素 | 第34页 |
·宏观环境是前提和保证 | 第34-35页 |
·亲戚朋友作用不可忽视 | 第35页 |
·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特点 | 第35-36页 |
·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素质较高 | 第35页 |
·农村实用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 | 第35-36页 |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自身存在的困难 | 第36页 |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6章 我国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和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 | 第38-39页 |
·新型农民培养的总体目标 | 第38页 |
·新型农民培养的具体目标 | 第38-39页 |
·我国新型农民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 第39-43页 |
·加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39-40页 |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 第40页 |
·增强财政支持力度 | 第40-41页 |
·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 第41-42页 |
·加快人力资源流动 | 第42页 |
·推荐大学生当村官 | 第42页 |
·加强农民培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