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氢键型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对中草药水煮液中溶解成分的吸附分离研究

1. 前言第1-17页
 1.1 中医药现代化是新世纪的国家大事第7-8页
 1.2 当前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不足第8页
 1.3 中医药研究的当务之急第8-9页
 1.4 中药材的主要成分与黄酮类化合物第9-12页
 1.5 可应用于中药成分提取的现代分离技术比较第12页
 1.6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概述第12页
 1.7 树脂法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第12-14页
 1.8 本工作的技术路线和预期目标第14-17页
2. 树脂合成及性能测定第17-24页
 2.1 实验第17-20页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7页
  2.1.2 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原理和步骤第17页
  2.1.3 胺化反应原理和步骤第17-18页
  2.1.4 树脂弱碱交换容量的测定第18-20页
  2.1.5 树脂一般理化性能的测定第2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0-24页
  2.2.1 后交联反应的影响第20页
  2.2.2 后交联反应温度的影响第20-22页
  2.2.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22页
  2.2.4 胺化剂的影响第22-23页
  2.2.5 树脂合成的初步结论第23-24页
3. 静态和动态吸附分离第24-40页
 3.1 实验第24-27页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4页
  3.1.2 中药材的水煎煮、固液分离和溶解成分的测定第24-25页
  3.1.3 树脂静态吸附性能的测定第25页
  3.1.4 树脂动态吸附性能的测定第25页
  3.1.5 动态梯度解吸第25页
  3.1.6 药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3.1.7 芦丁溶液中芦丁浓度的测定方法第26页
  3.1.8 红外光谱测定第26页
  3.1.9 紫外光谱测定第26-2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7-40页
  3.2.1 后交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树脂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3.2.2 用不同胺化剂合成时树脂的静态吸附能力第28-29页
  3.2.3 吸附等温线第29页
  3.2.4 树脂对黄芩水煮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动态吸附第29-35页
  3.2.5 树脂对当归水煮液中溶解物的动态吸附第35-39页
  3.2.6 树脂对其他中药材水煮液中溶解物(总黄酮计)的动态吸附结果第39-40页
4. 结论第40-41页
附录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中服务质量(QoS)的研究
下一篇:经济法司法程序研究--兼论经济法实体规范的程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