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会计准则的基本问题 | 第9-16页 |
第一节 会计准则的意义 | 第9-11页 |
一、 会计准则的含义 | 第9页 |
二、 会计准则的产生 | 第9-10页 |
三、 会计准则的作用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会计准则的体系及其制定模式 | 第11-13页 |
一、 会计准则的体系 | 第11-12页 |
二、 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 第13-16页 |
一、 企业会计制度简介 | 第13页 |
二、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关系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会计准则的理论结构 | 第16-35页 |
第一节 会计目标 | 第16-18页 |
一、 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 第16-17页 |
二、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第18-25页 |
一、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第18-23页 |
二、 质量特征的限制条件 | 第23-24页 |
三、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 | 第25-29页 |
一、 资产 | 第25-27页 |
二、 负债 | 第27-28页 |
三、 所有者权益 | 第28页 |
四、 收入、费用、利润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 | 第29-32页 |
一、 财务会计的确认 | 第29-30页 |
二、 财务会计的计量 | 第30-31页 |
三、 财务报告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对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想 | 第32-35页 |
一、 构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 第32页 |
二、 对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想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几个突出特点 | 第35-43页 |
一、 相关性与可靠性比较,更强调可靠性 | 第35-37页 |
二、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充分应用 | 第37-41页 |
三、 新准则的可操作性增强,且力求简化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具体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建议 | 第43-47页 |
一、 有些准则存在核算口径不一致 | 第43-44页 |
二、 具体会计准则与实务之间存在空白 | 第44-45页 |
三、 某些具体会计准则过于复杂,实际操作困难 | 第45页 |
四、 某些具体会计准则缺乏稳定性,修改过快 | 第45-46页 |
五、 准则中某些规定不严谨 | 第46页 |
六、 准则中会计选择方法过多 | 第46页 |
七、 具体会计准则指南应对具体会计准则作详尽解释、说明、举例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完善执行具体会计准则的措施 | 第47-51页 |
一、 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监督职能 | 第48页 |
二、 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控机制 | 第48-49页 |
三、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第49-50页 |
四、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 第51-59页 |
第一节 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 第51-54页 |
一、 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 第51-52页 |
二、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 第52-53页 |
三、 会计准则国际化所实现的会计质量特征——可比性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 第54-59页 |
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国际会计准则 | 第54-56页 |
二、 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 | 第56-57页 |
三、 我国对待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态度 | 第57-59页 |
附注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