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STM的特点与应用 | 第9-11页 |
§1.3 STM和AFM等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概况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STM用于超精表面微观形貌检测机理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 第13-23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STM用于超精表面形貌检测机理分析 | 第13-17页 |
§2.3 STM检测机理实验论正 | 第17-18页 |
§2.4 纵向测量灵敏度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5 扫描探针针尖对STM测量分辨率的影响 | 第20-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STM扫描器、工作台的标定及非线性误差补偿研究 | 第23-30页 |
§3.1 前言 | 第23页 |
§3.2 压电陶瓷管扫描器的标定 | 第23-27页 |
§3.3 扫描工作台非线性误差分析及补偿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STM控制电路的研制及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 | 第30-44页 |
§4.1 STM用于表面形貌检测的工作模式 | 第30页 |
§4.2 STM的控制现状 | 第30-31页 |
§4.3 STM的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31-37页 |
§4.4 STM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37-41页 |
§4.5 反馈增益的实验调整研究 | 第41-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STM腐针电路的研制及实验分析 | 第44-51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探针制备 | 第44页 |
§5.3 腐针的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5.4 腐针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46页 |
§5.5 腐针参数优化试验分析 | 第46-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STM的性能检测 | 第51-56页 |
§6.1 引言 | 第51页 |
§6.2 重复性扫描检测 | 第51-52页 |
§6.3 逐级定位扫描放大技术的实现 | 第52-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STM用于典型超精表面微观形貌的检测与分析 | 第56-67页 |
§7.1 引言 | 第56页 |
§7.2 CBN砂轮高速磨削试件表面的检测及测试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7.3 其他几种典型试件超光滑表面形貌的检测 | 第60-6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八章 用STM对超精试件表面参数的分析 | 第67-81页 |
§8.1 引言 | 第67页 |
§8.2 STM多分辨率技术 | 第67页 |
§8.3 表面二维、三维传统粗糙度评价 | 第67-69页 |
§8.4 用三维参数对表面质量进行描述 | 第69-73页 |
§8.5 用分形维的方法研究表面形貌分形特征 | 第73-76页 |
§8.6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6-78页 |
§8.7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九章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A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