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乳晕旁切口合失笑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18页 |
·祖国医学对乳腺良性肿瘤认识 | 第10页 |
·古人对乳腺良性肿瘤病名认识 | 第10页 |
·病因病机 | 第10页 |
·临床表现 | 第10页 |
·治疗 | 第10页 |
·西医对乳腺良性肿瘤认识 | 第10-14页 |
·乳腺纤维瘤 | 第10-12页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第12-13页 |
·乳房其它良性肿瘤 | 第13-14页 |
·乳晕放射状切口优缺点 | 第14页 |
·乳晕旁切口 | 第14-15页 |
·适应症 | 第14页 |
·禁忌证方面 | 第14页 |
·乳晕旁切口优势 | 第14页 |
·乳晕旁切口缺点 | 第14-15页 |
·乳晕旁切口应用的可行性 | 第15页 |
·乳晕旁切口手术操作时注意事项 | 第15页 |
·乳晕旁切口操作体会 | 第15页 |
·失效散简述 | 第15-18页 |
·失效散方解 | 第15-16页 |
·失效散加减 | 第16页 |
·失笑散药物功效 | 第16页 |
·失笑散对乳核、乳衄临床运用 | 第16页 |
·失笑散现代药理学 | 第16-18页 |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24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资料来源 | 第18页 |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患者一般情况 | 第19页 |
·分组 | 第19-20页 |
·术前检查 | 第20页 |
·术中术后 | 第20页 |
·观察指标 | 第20-21页 |
·术前观察指标 | 第20页 |
·术后观察指标 | 第20-2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1页 |
·研究结果 | 第21-22页 |
·术前观察指标结果 | 第21-22页 |
·术后观察指标结果 | 第22页 |
·研究结论 | 第22-24页 |
第3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24-26页 |
·乳晕旁切口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美学上认识 | 第24页 |
·现代医学切口分类 | 第24页 |
·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患者年龄 | 第24页 |
·乳房肿物位置和大小 | 第24页 |
·术后术口疼痛度 | 第24-25页 |
·术后感染 | 第25页 |
·术后血肿、积液对比 | 第25页 |
·术口瘢痕程度对比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附录 | 第29-33页 |
附录一 肿块直径 | 第29-30页 |
附录二 疼痛度 | 第30-31页 |
附录三 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 | 第31-32页 |
附录四 术后术口瘢痕观察分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