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CataIogue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三价铬电沉积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纳米复合电镀技术 | 第17-24页 |
| ·纳米复合电沉积的概念 | 第17页 |
| ·纳米复合电沉积的特点 | 第17-18页 |
| ·纳米复合电沉积的沉积机理 | 第18-19页 |
| ·纳米复合电沉积的沉积模型 | 第19-21页 |
| ·纳米复合电沉积的分类及应用 | 第21-24页 |
| ·纳米复合电沉积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 ·纳米氧化铝在复合镀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来源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纳米氧化铝颗粒分散的研究 | 第28-35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主要装置及仪器 | 第28页 |
| ·纳米颗粒在液相中分散的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 ·纳米氧化铝在水溶液中分散的研究 | 第29-32页 |
| ·纳米氧化铝在三价铬镀液中分散的研究 | 第32-33页 |
| ·分散剂对镀层形貌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Cr-Al_2O_3纳米复合电沉积研究 | 第35-56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5-38页 |
| ·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35-36页 |
| ·镀液组成与工艺条件 | 第36页 |
| ·电沉积工艺流程 | 第36-37页 |
| ·镀层厚度的测定与外观评价 | 第37-3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 ·镀液组成对复合镀层的影响 | 第38-43页 |
| ·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的影响 | 第43-48页 |
| ·复合镀液组成的正交实验优化 | 第48-55页 |
| ·正交试验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 ·平行试验 | 第52-53页 |
| ·镀层形貌及元素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Cr-Al_2O_3复合镀层的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 | 第56-68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 ·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56-57页 |
| ·镀层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 ·镀层表面形貌的分析 | 第58-60页 |
| ·镀层的XRD分析 | 第60-61页 |
| ·镀层结合力的分析 | 第61-62页 |
| ·镀层硬度的分析 | 第62-63页 |
| ·镀层耐蚀性的分析 | 第63-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三价铬体系电沉积Cr-Al_2O_3的电化学研究 | 第68-75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试验方法 | 第68-70页 |
| ·实验设备与装置 | 第68-69页 |
| ·电解液的组成 | 第69-70页 |
| ·电化学研究方法 | 第7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4页 |
| ·Cr~(3+)还原的循环伏安研究 | 第70-71页 |
| ·阴极极化曲线的研究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和发表论文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