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微机图像处理工作站MIP-Ⅱ医疗图像处理存档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章 前言 | 第1-16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12-14页 |
§1.2 关于本文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简介 | 第16-24页 |
§2.1 PACS的由来 | 第16-17页 |
§2.2 PACS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关系 | 第17-18页 |
§2.3 PACS的组成和系统结构 | 第18-20页 |
§2.3.1 系统基本组成 | 第19页 |
§2.3.2 开放式系统结构 | 第19-20页 |
§2.4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DICOM) | 第20-21页 |
§2.5 基于微机的PACS | 第21-23页 |
§2.6 集成化图像处理存档和网络系统简介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医疗图像的数字化 | 第24-26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数字医疗图像的来源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数字医疗图像的增强处理 | 第26-48页 |
§4.1 引言 | 第26-27页 |
§4.2 图像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4.2.1 连续图像的数学描述 | 第27页 |
§4.2.2 离散图像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4.3 数字医疗图像的增强技术 | 第28-29页 |
§4.4 空间域中的点处理 | 第29-35页 |
§4.4.1 灰度级修正 | 第29-30页 |
§4.4.2 灰度级变换 | 第30-32页 |
§4.4.3 直方图修整 | 第32-34页 |
§4.4.4 伪彩色处理 | 第34-35页 |
§4.5 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 | 第35-41页 |
§4.5.1 卷积 | 第35-36页 |
§4.5.2 图像平滑 | 第36-38页 |
§4.5.3 图像锐化 | 第38-41页 |
§4.6 频率域处理 | 第41-42页 |
§4.7 帧处理 | 第42-43页 |
§4.8 几何处理 | 第43-47页 |
§4.8.1 图像坐标变换 | 第44-45页 |
§4.8.2 灰度插值 | 第45-47页 |
§4.9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数字医疗图像的压缩处理 | 第48-60页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5.2 DICOM 3.0标准的图像压缩规范 | 第49页 |
§5.3 基于DCT的JPEG基线系统 | 第49-50页 |
§5.4 DCT算法 | 第50-53页 |
§5.4.1 YCbCr彩色空间 | 第50页 |
§5.4.2 JPEG中的二维DCT | 第50-51页 |
§5.4.3 二维DCT快速算法 | 第51-52页 |
§5.4.4 Loeffler快速DCT算法 | 第52-53页 |
§5.5 DCT系数的线性量化 | 第53-54页 |
§5.6 DCT系数直流分量的编码 | 第54-57页 |
§5.7 DCT系数交流分量的编码 | 第57-60页 |
第六章 MIP-Ⅱ医疗图像处理存档系统 | 第60-70页 |
§6.1 引言 | 第60页 |
§6.2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60-62页 |
§6.3 系统功能 | 第62页 |
§6.4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62-63页 |
§6.5 图像处理显示模块 | 第63-67页 |
§6.5.1 处理流程 | 第64-66页 |
§6.5.2 图像处理函数库 | 第66-67页 |
§6.5.3 图像处理功能 | 第67页 |
§6.5.4 处理速度分析 | 第67页 |
§6.6 图像压缩存储模块 | 第67-70页 |
§6.6.1 编解码过程 | 第67-68页 |
§6.6.2 参数设置 | 第68-70页 |
第七章 今后的工作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DICOM标准及其特点 | 第76-86页 |
§A.1 DICOM 3.0的组成 | 第76-77页 |
§A.2 DICOM 3.0的特点 | 第77-86页 |
§A.2.1 网络通信模型 | 第77-78页 |
§A.2.2 消息编码 | 第78页 |
§A.2.3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 第78-81页 |
§A.2.4 数据字典 | 第81-82页 |
§A.2.5 一致性声明 | 第82-83页 |
§A.2.6 服务类 | 第83-84页 |
§A.2.7 脱机介质支持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作者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