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生境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4-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0-22页 |
| ·地质地貌 | 第21页 |
| ·水文特征 | 第21页 |
| ·气侯特征 | 第21-22页 |
| ·土壤 | 第22页 |
| ·生物资源概况 | 第22-23页 |
| ·植物资源 | 第22-23页 |
| ·动物资源 | 第23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梵净山保护区植被分类制图 | 第24-39页 |
|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25-26页 |
| ·解译过程 | 第26页 |
| ·数据合成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 ·植被类型分布现状 | 第27-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黔金丝猴的生境分析 | 第39-6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9-49页 |
| ·保护区生境数据库的建立 | 第39-45页 |
| ·野外数据调查 | 第45-49页 |
| ·研究结果 | 第49-60页 |
| ·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49-52页 |
| ·黔金丝猴对梵净山不同植被类型的利用和选择 | 第52-53页 |
| ·生境适宜性赋值结果 | 第53-55页 |
| ·黔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 ·讨论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黔金丝猴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对策建议 | 第61-71页 |
| ·研究方法 | 第61页 |
| ·数据来源 | 第61页 |
| ·威胁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 | 第61页 |
| ·黔金丝猴面临的威胁因素分析结果 | 第61-65页 |
| ·道路建设对黔金丝猴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旅游业的影响 | 第62页 |
| ·薪柴采集 | 第62页 |
| ·非法采伐林木 | 第62-63页 |
| ·林火隐患 | 第63页 |
| ·非法采集 | 第63页 |
| ·放养家畜 | 第63-65页 |
| ·威胁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 第65-68页 |
| ·保护对策与建议 | 第68-71页 |
| ·减少各种威胁因素对黔金丝猴的影响 | 第68页 |
| ·改善黔金丝猴生境质量 | 第68-69页 |
| ·寻找其他适合黔金丝猴生存的区域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1-75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讨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 附录 梵净山植被分类体系 | 第82-84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