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教唆未遂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s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教唆犯理论研究现状第11-20页
 (一) 我国教唆犯理论沿革考察第11-15页
  1. 教唆犯现象始于奴隶社会第11-12页
  2. 教唆犯立法始于封建社会第12页
  3. 我国近现代刑法中的教唆犯第12-15页
 (二) 外国教唆犯立法及理论沿革第15-19页
  1. 外国古代刑法中的教唆犯第15-16页
  2. 外国近现代刑法中的教唆犯第16-19页
 (三) 我国教唆犯理论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第19-20页
二、教唆犯性质释义第20-30页
 (一) 教唆犯的共犯从属性说第21-22页
  1. 教唆犯共犯从属性说的主要观点第21-22页
  2. 学说评析第22页
 (二) 教唆犯的共犯独立性说第22-24页
  1. 教唆犯共犯独立性说的主要观点第22-23页
  2. 学说评析第23-24页
 (三) 教唆犯二重性说第24-26页
  1. 教唆犯二重性说的主要观点第24-25页
  2. 学说评析第25-26页
 (四) 其它学说第26-28页
  1. 教唆犯彻底独立犯说第26-27页
  2. 非独立共犯人说第27页
  3. 不作为说第27-28页
  4. 摒弃性质说第28页
 (五) 教唆犯性质为独立性的确认第28-30页
  1. 教唆犯与实行犯的关系第28-29页
  2. 教唆犯具有独立的犯罪性和可罚性第29页
  3. 独立性说能更准确地涵盖打击范围第29页
  4. 文理上的从属性并不能证明性质上的从属性第29-30页
  5. 教唆犯独立性说不会导致主观归罪第30页
三、教唆未遂问题研究第30-40页
 (一) 三大法系关于教唆未遂问题的学说比较第31-35页
  1. 大陆法系观点第31-33页
  2. 英美法系观点第33-34页
  3. 我国主要观点第34-35页
 (二) 作者对各种观点评析第35-37页
  1. 大陆法系观点评析第35页
  2. 英美法系观点评析第35-36页
  3. 我国主要观点评析第36-37页
 (三) 笔者观点第37-40页
  1. “着手实行犯罪”具有特定含义第37-39页
  2. 教唆行为不是实行行为第39页
  3. 教唆未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犯罪未遂第39-40页
四、我国教唆犯立法解读第40-44页
 (一) 对《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解读第40-41页
  1. 通说观点第40页
  2. 笔者解读第40-41页
 (二) 对《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解读第41-44页
  1. 通说观点第41-42页
  2. 笔者解读第42-44页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缓刑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侵占罪的本质和司法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