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电机调速系统控制 | 第10-14页 |
| ·调速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调速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 第13-14页 |
| ·调速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 | 第14页 |
| ·MATLAB仿真 | 第14-20页 |
| ·运用MATLAB/SIMULINK建模的特点 | 第14-15页 |
| ·Simulink模块 | 第15-2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 第2章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 第21-30页 |
|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21-22页 |
| ·系统的建模和模型参数设置 | 第22-28页 |
| ·主电路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 第23-27页 |
| ·控制电路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 第27页 |
| ·系统的仿真参数设置 | 第27-28页 |
| ·仿真分析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 第30-37页 |
|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第30-32页 |
| ·多环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35页 |
| ·多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32页 |
| ·多环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 第32-33页 |
| ·系统的建模和模型参数设置 | 第33-35页 |
| ·仿真结果输出及分析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模糊控制 | 第37-49页 |
|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模糊控制 | 第37-40页 |
| ·直流电机模型 | 第38-39页 |
| ·直流斩波模型 | 第39-40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 第40-47页 |
|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40-43页 |
| ·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Fuzzy) | 第43-44页 |
| ·隶属度函数编辑器(Mfedit) | 第44页 |
| ·模糊规则编辑器(Ruleedit) | 第44-45页 |
| ·模糊规则观察器(Ruleview) | 第45-46页 |
| ·模糊推理输入输出曲面视图(Surfview) | 第46-47页 |
| ·仿真实验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交流感应电机的模糊矢量控制 | 第49-58页 |
| ·矢量控制模型 | 第49页 |
| ·基于模糊逻辑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结构 | 第49-50页 |
| ·模糊逻辑控制器设计 | 第50-51页 |
| ·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 | 第51-55页 |
| ·转速控制器模块 | 第52页 |
| ·定子电流磁通分量和转矩分量计算模块 | 第52-53页 |
| ·磁场定向角计算模块 | 第53页 |
| ·2/3变换器模块 | 第53-54页 |
|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 | 第54-55页 |
| ·逆变器模块 | 第55页 |
| ·感应电机模块 | 第55页 |
| ·仿真结果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基于混沌优化PID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 | 第58-70页 |
| ·动态分级的并行混沌优化算法 | 第58-65页 |
| ·混沌优化算法的由来 | 第58-59页 |
| ·并行混沌优化算法 | 第59-61页 |
| ·动态分级的并行混沌优化算法 | 第61-64页 |
| ·收敛性性能分析 | 第64-65页 |
| ·基于混沌优化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ID控制参数优化 | 第65-68页 |
| ·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 | 第65-66页 |
|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PID控制 | 第66-68页 |
| ·仿真分析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