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导论第9-15页
   ·本文研究的主题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0-13页
   ·本文研究对象及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第15-26页
   ·各经济学流派基本观点分析第15-19页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第15-16页
     ·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第16-17页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第17-18页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第18-19页
   ·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分析第19-23页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第21页
     ·财富效应第21-22页
     ·预期效应第22页
     ·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第22-23页
   ·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理论分析第23-26页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状况分析第26-36页
   ·1984—1992 年货币政策执行状况分析第26-28页
     ·宏观经济状况第26-27页
     ·货币政策措施第27-28页
     ·货币政策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8页
   ·1993—1996 年货币政策执行状况分析第28-31页
     ·宏观经济状况第28-29页
     ·货币政策特点第29-30页
     ·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1997 以来货币政策执行状况分析第31-36页
     ·宏观经济状况第31页
     ·货币政策特点第31-34页
     ·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第4章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第36-47页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般性因素第36-42页
     ·货币政策的时滞第36-37页
     ·微观主体理性预期第37-38页
     ·货币流通速度第38-39页
     ·基础货币第39-42页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特殊因素第42-47页
     ·金融制度的变迁第42-44页
     ·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第44-45页
     ·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第45-47页
第5章 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第47-59页
   ·对货币政策的准确定位第47-53页
     ·在多重目标下,坚持货币政策的“预调”和“微调”功能第47-48页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第48-49页
     ·进一步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第49-51页
     ·应该逐步过渡到以盯住利率为主以期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第51-53页
   ·逐步改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环境第53-59页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第53-56页
     ·健全信用制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度保障第56-57页
     ·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区域性货币政策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选择
下一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额信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