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晚全新世农业活动及环境演变的孢粉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研究目标和思路 | 第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4页 |
| ·黑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2页 |
| ·民乐东灰山遗址概况 | 第22页 |
| ·额济纳旗嘎顺诺尔湖泊概况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32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24-27页 |
| ·孢粉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 第四章 黑河流域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 第32-45页 |
| ·农田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 第32-37页 |
| ·不同农作物种植下的农田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 第33-36页 |
| ·不同海拔高度农田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 第36-37页 |
| ·农田周边荒地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 第37-38页 |
| ·荒漠戈壁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 第38-40页 |
| ·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差异分析 | 第40-43页 |
| ·不同植被带农作物花粉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 ·不同植被带花粉浓度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 ·不同植被带其它花粉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 ·人类农业活动辨识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民乐县东灰山遗址孢粉分析结果 | 第45-50页 |
| ·民乐县东灰山遗址的年代 | 第45-46页 |
| ·遗址孢粉组合特征 | 第46-48页 |
| ·孢粉分析方法在考古遗址中应用的重要性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额济纳旗嘎顺诺尔湖泊环境演化及人类活动 | 第50-60页 |
| ·湖泊地层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50-52页 |
| ·湖泊剖面孢粉组合特征 | 第52-55页 |
| ·孢粉记录的嘎顺诺尔湖泊环境变化 | 第55-57页 |
| ·人类活动的孢粉特征分析 | 第57-6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黑河流域农业活动孢粉指示种属及主要特征 | 第60-61页 |
| ·民乐东灰山遗址农业活动历史初步重建 | 第61页 |
| ·嘎顺诺尔湖环境演化及人类活动 | 第61-6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 附表 | 第73-77页 |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