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2章 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民收入增长理论及关系综述 | 第11-25页 |
·二元结构理论 | 第11-13页 |
·二元理论结构概述 | 第11页 |
·我国二元结构的现状研究观点 | 第11-13页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3-19页 |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 第13-17页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国外学者观点 | 第19页 |
·国内主学者观点 | 第19-20页 |
·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国外学者观点 | 第20-21页 |
·国内学者观点 | 第21-23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3-25页 |
第3章 江西省农民收入和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 第25-41页 |
·江西省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 第25-35页 |
·江西省农民纯收入总体情况 | 第25-28页 |
·江西省农民纯收入增长趋势分析 | 第25-27页 |
·江西省农民与城市居民纯收入差距分析 | 第27-28页 |
·江西省各地市农民纯收入情况 | 第28-29页 |
·江西省农民纯收入结构分析 | 第29-34页 |
·农民纯收入结构总体分析 | 第29-32页 |
·江西省农民工资性收入构成分析 | 第32-33页 |
·江西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构成分析 | 第33-34页 |
·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 第35-41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体系服务功能的现状 | 第35-36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 第36-39页 |
·江西省农户储蓄和农业存款分析 | 第36-37页 |
·江西省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分析 | 第37-38页 |
·江西省农村存贷款与商业存贷款分析 | 第38-39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的特点 | 第39-41页 |
第4章 江西省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制约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 | 第41-43页 |
·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机构 | 第41页 |
·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不足影响农民收入提高 | 第41-42页 |
·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大量外流对农民收入提高的负面影响 | 第42-43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制度性分析 | 第43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结构性缺陷分析 | 第43-44页 |
·江西省农村金融功能性缺陷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江西省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6-59页 |
·模型设定和指标选取、数据说明 | 第46-50页 |
·模型设定 | 第46-47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47-50页 |
·指标选取 | 第47页 |
·数据说明 | 第47-50页 |
·实证检验 | 第50-56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50-51页 |
·协整分析 | 第51-54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4-55页 |
·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 | 第55-56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存款之间的关系 | 第56-57页 |
·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贷款之间的关系 | 第57-58页 |
·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促进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消除江西省农村金融抑制因素,加速江西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第59-60页 |
·完善江西农村金融市场,建立针对江西农村经济的金融体系 | 第59页 |
·加速江西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其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 第59-60页 |
·建立江西省乡镇或村级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 第60页 |
·加大江西省农村金融支农力度,促进江西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60-62页 |
·向农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 第60-61页 |
·提高针对农村企业金融服务质量 | 第61页 |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 | 第61-62页 |
·完善金融政策,减少农村资金流失,实现农村金融内部良性循环 | 第62页 |
·建立江西省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法律体系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3-6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