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淡紫拟青霉菌剂研发及其生物肥药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第11-12页
 2 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2-13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2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3页
 3 淡紫拟青霉研究进展第13-14页
   ·淡紫拟青霉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第13页
   ·淡紫拟青霉的生物防治研究第13-14页
   ·淡紫拟青霉的定殖研究第14页
 4 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概况第14-15页
 5 淡紫拟青霉菌剂研制-固定化细胞技术第15-16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拟解决的问题第16页
 7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淡紫拟青霉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17-27页
 引言第1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试验材料第17页
   ·试验方法第17-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9-26页
   ·不同孢子浓度淡紫拟青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19-20页
   ·不同初始 pH 发酵液培养的淡紫拟青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20-21页
   ·不同温度处理的淡紫拟青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21-22页
   ·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处理的淡紫拟青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22-24页
   ·不同 NaCl 发酵液培养的淡紫拟青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第24-26页
 3 讨论第26-27页
第三章 淡紫拟青霉的发酵特性研究第27-36页
 引言第2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7-29页
   ·试验材料第27页
   ·试验方法第27-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淡紫拟青霉发酵过程菌体数的变化第29页
   ·淡紫拟青霉发酵过程菌丝湿重和干重的变化第29-30页
   ·淡紫拟青霉发酵过程粘度值的变化第30页
   ·淡紫拟青霉发酵过程 pH 值的变化第30-31页
   ·淡紫拟青霉各时间段发酵液次生代谢物质的 GC-MS 分析第31-35页
 3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淡紫拟青霉菌剂生产工艺的研究第36-41页
 引言第3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6-37页
   ·试验材料第36页
   ·试验方法第36-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不同保存条件下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中活菌数的存活动态第37-39页
   ·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39-40页
 3 讨论第40-41页
第五章 淡紫拟青霉制剂技术研究第41-55页
 引言第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试验材料第41页
   ·试验方法第41-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54页
   ·不同包埋方法的筛选第44-45页
   ·海藻酸钠包埋法不同包埋载体的筛选第45-47页
   ·不同固化温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第47页
   ·不同保存条件对海藻酸钠包埋淡紫拟青霉的活菌数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包埋条件的优化第48-53页
   ·海藻酸纳包埋淡紫拟青霉活菌数稳定性的测定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5页
第六章 淡紫拟青霉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第55-76页
 引言第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试验材料第55-56页
   ·试验方法第56-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74页
   ·淡紫拟青霉菌及其生物肥药对香蕉盆栽苗香蕉枯萎病防效的测定第58-66页
   ·淡紫拟青霉菌在香蕉土壤和植株的定殖第66-68页
   ·不同浓度的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对香蕉生长特性的影响第68-70页
   ·淡紫拟青霉菌及其生物肥药对香蕉植株酶活性的影响第70-74页
 3 讨论第74-76页
第七章 淡紫拟青霉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第76-90页
 引言第76-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试验材料第77页
   ·试验方法第77-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8页
   ·淡紫拟青霉菌及其生物肥药对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78-81页
   ·淡紫拟青霉生物肥药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81-88页
 3 讨论第88-90页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第90-93页
 1 结论第90-92页
 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里山潜蝇茧蜂触角感受器超微观察及其对寄主卵表化合物的反应
下一篇:转cry1Ab基因水稻对白背飞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