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论当代中国的法律规避及其解决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法律规避的界定及其特征第11-17页
 第一节 法律规避的界定第11-15页
  一、法律规避的传统定义第11-12页
  二、法律规避外延的拓展第12-15页
 第二节 我国法律规避现象的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法律规避问题的现状第17-29页
 第一节 我国法律规避的表现形式第17-21页
  一、积极作为的法律规避行为第17-18页
  二、消极不作为的法律规避行为第18-21页
 第二节 法律规避的合理性分析第21-25页
  一、社会主体作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第22-23页
  二、我国民间法的客观存在及其特殊的作用第23-25页
  三、“法律不入之地”的民间法救济第25页
 第三节 法律规避对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第25-29页
  一、法律规避行为对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的冲击第25-26页
  二、法律规避行为对国家法的公平、公正理念的冲击第26-27页
  三、法律规避行为对民众法律信仰的冲击第27-29页
第三章 法律规避现象存在的原因分析第29-39页
 第一节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第29-32页
  一、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治”思想第29-31页
  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的价值观第31-32页
 第二节 法律多元——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冲突第32-35页
  一、国家法律的统一性与民间规则的地方性之间的矛盾第33-34页
  二、国家法律供给与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第34页
  三、国家法的普遍正义观与我国民众的特殊正义观之间的矛盾第34-35页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一、法律移植和法律本土化的冲突第35-37页
  二、法律漏洞的存在成为规避法律的有利条件第37页
  三、法律作为社会调节器的中立性的偏差第37-39页
第四章 建构我国法律规避问题的解决机制第39-51页
 第一节 建立科学民主的立法制度第39-43页
  一、科学立法,提高立法技术第39-41页
  二、完善立法制度,进一步保证立法民主化第41-43页
 第二节 坚持法治,正确处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第43-47页
  一、立法上,谨慎把握法律的控制范围,同时纳入合理的民间因素;第44-45页
  二、科学地将民间法引入司法领域第45-47页
 第三节 建设法治社会,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第47-51页
  一、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培养公民正确的义务观第47-48页
  二、司法公正是重塑法律信仰的关键第48-49页
  三、深化民众对法律实践的实际体验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6-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以宋代立法机构编敕所的专门化为中心观察唐宋之际法典体系变革
下一篇:法律全球化语境下法律移植呈现出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