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6页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结构振动控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24页
     ·被动控制系统第14-16页
     ·主动控制系统第16-19页
     ·半主动控制系统第19-23页
     ·结构智能控制第23-2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第26-42页
   ·引言第26-36页
     ·磁流变液(MR液)第26-29页
     ·磁流变液(MR)阻尼器的研究第29-31页
     ·磁流变液(MR)阻尼器的设计第31-36页
   ·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第36-41页
     ·新型蓄能器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第36-37页
     ·磁场防漏技术第37-38页
     ·引线保护技术第38页
     ·磁流变液阻尼器抗沉降技术第38-39页
     ·磁流变液阻尼器磁滞效应调整技术第39页
     ·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控制器恒流技术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大型MR阻尼器的动力模型及其性能试验与参数识别第42-65页
   ·引言第42-43页
   ·磁流变液(MR)阻尼器的动力模型第43-53页
     ·MRD的参数化动力模型第43-50页
     ·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第50-53页
   ·大型磁流变液(MR)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第53-55页
     ·性能试验第53-54页
     ·磁场对外部环境的干扰试验第54-55页
   ·最小二乘参数识别方法第55-62页
     ·最小二乘法第55-56页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第56-62页
   ·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动力模型的参数识别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与MR阻尼器的智能控制第65-97页
   ·引言第65-66页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第66-81页
     ·模糊神经网络结构第66-78页
     ·逆模式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第78-79页
     ·逆模式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第79-81页
   ·MR阻尼器的逆向模型第81-84页
     ·训练样本的产生第81-82页
     ·训练逆模式神经网络第82-84页
   ·大型 MR阻尼器的智能控制第84-96页
     ·基于模糊算法的智能控制策略第85-93页
     ·磁流变液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第93-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多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地震MR阻尼器智能控制第97-106页
   ·设置 MR阻尼器混合隔震系统结构的力学模型第97-99页
     ·多层框架隔震基础结构的集中质量模型第97-99页
     ·受控结构的运动方程第99页
   ·MR智能隔震系统的模糊半主动控制和仿真分析第99-104页
     ·半主动模糊控制器设计第99-102页
     ·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策略的Simulink仿真第102页
     ·仿真分析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6章 三峡大坝升船机地震MR阻尼器智能控制第106-119页
   ·升船机结构的力学模型与地震反应分析第106-113页
     ·升船机结构简化计算力学模型第106-109页
     ·地震反应分析第109-113页
   ·设置屋盖 MR智能隔震系统升船机结构的力学模型第113-115页
     ·串联集中质量模型第113-114页
     ·受控升船结构的运动方程第114-115页
   ·MR智能隔震系统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第115-118页
     ·半主动控制策略第115-116页
     ·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策略的Simulink仿真第116页
     ·模糊半主动控制效果第116-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7章 磁流变液阻尼器控制三峡升船机地震鞭梢效应的实时子结构试验第119-133页
   ·引言第119页
   ·试验系统概况第119-125页
     ·实时子结构试验的原理第119-120页
     ·电液伺服作动器第120-121页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第121-123页
     ·出力500kN的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第123-125页
   ·试验过程第125-130页
     ·三峡升船机结构的模型简化第125-126页
     ·液压伺服系统滞后时间的测量第126-127页
     ·滞后时间对实时子结构试验的影响第127-129页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液压伺服系统滞后时间的实时补偿第129-130页
   ·试验结果第130-132页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补偿效果第130-131页
     ·被动 MR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6页
   ·结论第133-135页
   ·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143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主分量和独立分量分析的结构信号处理和损伤识别研究
下一篇:再生混凝土(RAC)的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