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多相流论文

粉尘在通风除尘管道内沉积行为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课题背景第8页
   ·研究现状及发展第8-9页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2页
第二章 除尘系统中的粉尘输送及粉尘沉积机理第12-16页
   ·工业建筑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第12页
   ·粉尘的分离机理第12-15页
     ·重力沉降第12-13页
     ·阻力系数第13-14页
     ·离心沉降第14页
     ·离心沉降速度第14-15页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第15-16页
第三章 气固两相研究第16-21页
   ·气固两相流动模拟第16页
   ·颗粒轨道模型第16-17页
   ·双流体模型第17-19页
   ·气固两相间的作用力第19-20页
   ·颗粒间相互作用第20-21页
第四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第21-25页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第21-22页
   ·CFD 计算软件介绍第22页
   ·ANSYS CFX 软件简介第22-23页
   ·CFD 的求解过程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五章 湍流模型第25-41页
   ·气固两相的时均方程组第25-26页
   ·气固两相的时均方程组第26-27页
   ·湍流能和湍动能耗散率方程第27-32页
     ·Reynolds 应力输运方程第27-30页
     ·气相湍流能和耗散率方程第30-32页
     ·颗粒相湍动能和耗散率方程第32页
   ·模型相关项的计算第32-33页
   ·控制方程组第33-36页
     ·气相通用控制方程第33-34页
     ·颗粒相通用控制方程第34-36页
   ·确定湍流参数第36-37页
     ·湍流参数的计算式第36-37页
   ·方程的离散化第37-39页
   ·基于SIMPLE 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离散相模型第41-51页
   ·DPM 离散相模型简介第41页
   ·离散相模型的求解过程第41-42页
     ·稳态问题的求解步骤第41页
     ·非稳态问题的求解步骤第41-42页
   ·颗粒运动方程第42-43页
   ·颗粒所受的其它作用力第43-44页
     ·旋转参考坐标系下颗粒受到的作用力第43页
     ·Saffman 升力第43-44页
   ·湍流流动中颗粒的随机轨道跟踪第44页
     ·湍流流动的颗粒群跟踪第44页
   ·轨道方程的积分第44-45页
   ·颗粒的湍流扩散第45-49页
     ·随机轨道模型第45页
     ·积分时间第45-46页
     ·随机游走模型(Discrete Random Walk (DRW))第46-47页
     ·颗粒群(颗粒云)模型第47-49页
   ·颗粒磨蚀与沉积第49-51页
第七章 数值模拟及分析第51-66页
   ·网格的划分第51-52页
   ·设定边界条件第52页
   ·模拟结果第52-57页
     ·碳酸钙细粉末模拟第53页
     ·碳酸钙粉末输运过程中压力变化第53页
     ·碳酸钙微粒在管道中的运动第53-54页
     ·碳酸钙粉在管道中的沉积第54-55页
     ·钢屑模拟结果第55页
     ·钢屑粉末输运过程中压力变化第55-56页
     ·钢屑颗粒在管道中的运动第56页
     ·钢屑粉末在管道中的沉积率第56-57页
   ·粗颗粒碳酸钙粉尘运动规律第57-59页
   ·达拉法里(Dalla Valle)实验的模拟第59-60页
   ·粉尘沉积浓度的分布第60-62页
     ·粉尘高浓度沉积点的分布规律第62页
   ·关于管道内二次扬尘研究第62-65页
   ·本章结论第65-66页
第八章 结论和创新点第66-67页
   ·本文结论第66页
   ·本文创新点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一 C 语言编程源代码第72-76页
附录二 发表的论文第76-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低压应力下2.25Cr1Mo钢中P的晶界贫化及晶界脆性研究
下一篇:煤粉制备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