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3页 |
| ·酮肼交联反应及其单体简介 | 第12-13页 |
| ·乳液聚合概述 | 第13-14页 |
| ·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参与乳液聚合发生酮肼交联反应机理简介 | 第14-15页 |
| ·酮肼交联反应的应用研究 | 第15-22页 |
| ·白乳胶 | 第16-17页 |
| ·涂料 | 第17-18页 |
| ·发型定型剂 | 第18-22页 |
| ·本研究的内容、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酮肼交联反应应用于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制备白乳胶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 ·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醋酸乙烯酯的提纯 | 第24-25页 |
| ·乳液聚合 | 第25-27页 |
| ·分析、测试与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 ·粘度测定 | 第27页 |
| ·乳液固体含量测定 | 第27页 |
| ·乳液的粘结强度测定 | 第27-28页 |
| ·乳液的耐水性测定 | 第28页 |
| ·乳液的耐洗刷测定 | 第28-29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 ·不同DAAM和ADH含量的乳液共聚合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改变DAAM和ADH的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反应温度对共聚乳液粘度和固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乳液粘度和固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酮肼交联反应应用于丙烯酸酯乳液聚合 | 第36-53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 ·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 ·乳液聚合 | 第37-41页 |
| ·分析、测试与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乳液性质 | 第41页 |
| ·乳胶膜性质 | 第41-42页 |
| ·胶粒结构的表征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 ·复合乳化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 ·乳液稳定性 | 第44页 |
| ·乳液的粘度影响 | 第44-46页 |
| ·乳胶膜外观 | 第46页 |
| ·乳胶膜性质 | 第46-48页 |
| ·聚合物结构表征 | 第48-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酮肼交联乳液聚合法制备定型发胶成膜聚合物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 ·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53-54页 |
| ·醋酸乙烯酯的提纯 | 第54页 |
| ·将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的交联性应用于制备定型用成膜聚合物 | 第54-56页 |
| ·测试、分析与计算方法 | 第56页 |
| ·共聚合产物水溶性测试 | 第5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 ·CA-VAc-DAAM乳液共聚合结果 | 第56-57页 |
| ·不同DAAM和ADH含量的乳液共聚合 | 第57页 |
| ·不同DAAM和ADH配比的乳液共聚合 | 第57-58页 |
| ·加ADH前后对乳液粘度的影响 | 第58页 |
|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的影响 | 第58-60页 |
| ·反应温度对共聚物乳液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61-62页 |
| ·共聚合产物水溶性测试结果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