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赖草的生殖生态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克隆植物的繁殖 | 第10-13页 |
·克隆生长 | 第11页 |
·有性繁殖 | 第11页 |
·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间的权衡 | 第11-13页 |
·克隆植物的研究展望 | 第13页 |
2 种子与幼苗 | 第13-16页 |
·土壤种子库 | 第13-14页 |
·种子萌发的可塑性及幼苗的形成 | 第14-16页 |
3 繁育系统 | 第16-20页 |
·花部特征和花系统 | 第16-17页 |
·花粉、P/O 比及性分配 | 第17-18页 |
·交配方式和生殖对策 | 第18-20页 |
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大赖草的价值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正文 | 第22-49页 |
1 形态与开花物候 | 第23-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形态特征 | 第23-24页 |
·开花物候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2 繁育系统 | 第26-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花设计和花展示 | 第28页 |
·交配系统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9页 |
·花设计和花展示 | 第31-32页 |
·交配系统 | 第32-39页 |
3 种子特性 | 第39-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种子的大小和质量 | 第40-41页 |
·种子的萌发特性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种子多型性 | 第44页 |
·种子休眠 | 第44-46页 |
·稃、消毒处理对萌发的影响 | 第46-47页 |
·大赖草的种子寿命和种子库类型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